#太陽光電
-
漁電共生案場採收首批文蛤 政策上路5年現況一次看
|環境我國自2020年起推行「漁電共生」政策,近日在台南七股,有案場宣布迎來文蛤的首次採收;不過在審計部7月公布的報告中也指出,漁電共生案場仍有69.7%未落實養殖等問題。《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漁電共生上路5年至今實際應用狀況。
-
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
颱風吹出廢光電板處理問題 彭啟明認有管理漏洞將檢討
|生活這次丹娜絲颱風吹出廢光電板處理的問題,環境部指出,目前只剩一家業者不好好處理,已經累積被罰900萬元。部長彭啓明坦言,要誠實面對目前的管理漏洞,包括業者遭遇風災要如何及時處理等4大問題,將透過總體檢來補漏洞。光電產業則指出,原本預計廢光電板2030年之後才會大量排出且有相應處理量能,但這次颱風打亂了步調。
-
憂光電開發失控危害生計 彰化大城農民陳情求把關
|地方彰化縣大城鄉頂庄村有光電業者打算設立太陽能發電與昇壓站,先前舉辦說明會因當地農民抗議流會,今(14)日有反光電自救會號召40位農民到縣府陳情,要求嚴格把關;環團則認為,大城鄉包括風機在內的綠能開發已經失控。
-
核三公投發表2/翁曉玲籲留救命電力 林子倫憂廢料轉嫁下一代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第2場意見發表會今(9)日舉行。正方代表翁曉玲從台灣能源結構與缺電危機切入,指出核三延役發電雖僅佔6%,卻是救命的電;反方代表林子倫則強調重啟核三將面臨安全與成本不確定性,不能將核廢料責任轉嫁給下一代。
-
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
環團評比地方淨零自治條例 宜蘭、新北與台中獲肯定
|環境國家要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沒有地方政府投入難達成。環保團體檢視,目前有8個縣市自發性制定淨零自治條例,針對自治條例的內容來評分,環團點名最亮眼的縣市為宜蘭縣、新北市與台中市。
-
非核後7成用電靠火力 當低碳成為全球供應鏈門檻 台灣能源下一步?
|環境5月17日台灣停止使用核電,之後我們的電力都從哪來?根據台電5月中旬的資料統計,最後的3%核電停止後,火力發電占76%,但排碳量高,也有空污;第二名是再生能源19%,也是成本最貴的,這樣的發電比例,適合嗎?台灣能源的下一步怎麼走?
-
丹娜絲颱風強風吹過,現場實錄【我們的島】
|地方丹娜絲風災,讓嘉南地區1.6萬戶房屋受損,為了避免受到風雨侵襲,居民只能暫時以帆布來應急。強風也讓將近3500根電線桿倒下、斷裂,全國累計停電戶數約百萬戶。強風豪雨之下,破紀錄的暴潮,導致台南七股西寮里,受到海水倒灌的威脅...
-
環境部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 已篩選出逾60有潛力公司
|環境發展綠色永續產業讓國家產業升級,不但要有技術,更要資金。環境部向國發會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首批找來12家搭配投資人一起出錢投資綠色永續新創公司,目前已經篩選出60幾家有潛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