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吹出廢光電板處理問題 彭啟明認有管理漏洞將檢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這次丹娜絲颱風吹出廢光電板處理的問題,環境部指出,目前只剩一家業者不好好處理,已經累積被罰900萬元。部長彭啓明坦言,要誠實面對目前的管理漏洞,包括業者遭遇風災要如何及時處理等4大問題,將透過總體檢來補漏洞。光電產業則指出,原本預計廢光電板2030年之後才會大量排出且有相應處理量能,但這次颱風打亂了步調。
颱風強風侵襲,嘉義多處滯洪池光電板被吹得東倒西歪,其中一家業者隨意堆置、沒好好處理,已遭環境部累積開罰900萬元。上午參加環境部2週年部慶的部長彭啓明坦言,此次風災吹出管理有漏洞。
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我們的管理還有漏洞,特別是說我們沒有遇過一個風災的應變或是清除,它這個清除計畫書完全沒有,所以我們已經要求說全面要總體檢。」
彭部長表示有問題就該誠實面對,目前沒有光電設施遭遇風災後的應變與處理等4大問題,將透過全台體檢100、200家大型案場來抓漏補漏。光電產業也指出,原本光電板在使用20年後才排出,大約到2030年以後才會有更具規模的處理廠商,但此次颱風打亂步調。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暤先表示,「打亂了步調,所以會讓人家會說處理量能不夠,那以後不是整個完蛋?不是,因為以後我們是可預期大量排出,可預期你就會去做這方面的投資。」
目前後端處理費來源,是來自業者繳交給能源署每KW1000元回收清除處理費,環境部打算修法,將收費與補貼管理回歸環境部。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說明,「費率也可以反映你是綠色設計或者是易回收,那同時在補貼的部分,也會根據後端的用途來做一個不同的差別補貼費率。」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1日前往太陽光電板回收再處理廠參觀。環境部表示,國內目前處理量能尚足夠因應風災之急,將來將向製造輸入業者收取回收清理費用,若後端處理業者朝高值化再利用,會用較高的補貼來鼓勵。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