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
英智庫揭中國施壓留學生 監控師生談論敏感議題
|全球英國智庫UKCT「英中透明組織」在日前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英國院校念書的中國留學生,受到中國政府施壓,被迫去監控同學的言行,這顯示出中國政府正在壓制其他國家,談論與中國有關的敏感議題。部分中國留學生曾經向教授坦承,有時還會在返回中國後,遭到官員約談。
-
碳排致海水酸化腐蝕鯊魚牙 估海洋酸鹼值2300年增10倍
|全球大白鯊的尖牙曾是人類心中最可怕的武器,但最新研究發現牠們的牙齒正被酸化的海水慢慢腐蝕,當牙齒變脆鯊魚恐怕難以捕食,連帶威脅族群存活與整個海洋生態。
-
NCC人事案今辦立院公聽會 在野重申會嚴審
|政治NCC委員人事案延宕超過1年,政院7月底再提名蔣榮先等4名學者擔任委員,今(28)日舉行公聽會,在野黨再次重申嚴審立場,與會的學者專家則希望,NCC委員快點補齊,才能做好打詐以及保障廣電業者換照等權益。
-
史上最大罷免全未過關 選後政局如何變化?
|政治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今(23)日落幕,包含823投票的7名立委罷免案在內,31件國民黨立委及1件新竹市長罷免案皆未過關。學者認為,726投票確實對第2波罷免產生連鎖效應,而「完封」結果可能敲響民進黨的警鐘,也使藍白合更穩固。不過學者也強調,即使罷免浪潮並未改變立法院結構,仍有其歷史意義。
-
葉丙成遭控涉揭校園性平案當事者個資 性平會認定未違反《性平法》
|文教科技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日前遭控涉及洩露性平案當事人個資,教育部性平會今(22)日表示,經調查後認定葉丙成未違反《性平法》,至於相關行為是否違反《個資法》及政務官言行規範,將依《公務員服務法》另行處理。葉丙成則在結果出爐後透過教育部代轉聲明,稱已向教育部長鄭英耀請辭。
-
台灣「ㄣ」「ㄥ」發音漸融合 學者:說與聽存在認知落差
|文教科技陽明交大和台大學者以超音波技術、聲學以及聽覺感知實驗,觀察說話者在發「音(ㄣ)」、「英(ㄥ)」等字時的舌頭姿態,結果發現就算特別加重語氣,台灣華語使用者的舌頭位置依然沒有顯著差異,代表日常說話時已經不太刻意區分這兩個尾音,台灣中文裡的「ㄣ」與「ㄥ」正逐漸有規律的融合。
-
美國胚胎冷凍30年獲新生 創「最年長嬰兒」紀錄
|全球美國一名男嬰是來自30年前的冷凍胚胎,在2024年底被不孕夫妻領養,直到今(2025)年7月底才誕生,打破人類冷凍胚胎成功出生的最久紀錄。而被封為「世界年齡最大嬰兒」的他,父母都說,就像活在科幻電影裡一樣。
-
核三公投案首場發表會 正方葉宗洸對決反方曾文生
|環境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首場今(7)日登場。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呼籲,台電讓核三在一年內恢復為停機待命的狀態;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在科學完整檢測還沒出來,對人民說明之前就進行公投,程序不合理。
-
核三公投發表1/葉宗洸挺核電安全性 曾文生籲先科學檢驗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首場意見發表會今(7)日舉行。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主張,台灣應使用安全存量較高的核能,而非燃料價格較高的天然氣,且核三廠也具有足夠抗震能力;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強調,合理民主程序是先讓核電廠經科學安全檢驗並向人民報告後,再公投決定是否重啟延役。
-
風雨夾擊的試煉!颱風剛走中南部又遇強降雨【我們的島】
|颱風剛走,大雨又來襲,7月5日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導致嘉南地區超過三萬戶房屋受損,三週過後不少房屋尚未修復完畢,7月28日西南氣流又帶來豪大雨,重創中南部多個地區發生淹水,強風、豪雨接連襲擊,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