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延世大學研究新理論 指宇宙擴張可能減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998年以來,主流看法認為宇宙正在加速變大。但韓國延世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不同觀點,他們指出用來測量宇宙膨脹的「1a超新星」亮度會受恆星年齡影響,而推動宇宙擴張的「暗能量」可能正在減弱。因此推測,宇宙或許不是加速,而是正在減速擴張。不過,這項結論仍有待更多證據驗證。
過去27年來的天文學主流意見之一,就是「宇宙常數理論」,認為推動宇宙擴張的「暗能量」,是恆常不變且均勻分布在宇宙空間。同時,各個銀河系的「1a超新星」亮度也是不變,只要測量這些亮度,就可推估相互間的距離,因此而得出宇宙加速擴張的結論。
但韓國延世大學的研究團隊,引用美國能源部科學研究單位的暗能量光譜儀資料,觀察300個銀河系樣本,發現「1a超新星」的亮度指數,只有三分之一和距離有關。
韓國延世大學天文學教授李永旭說,「我們發現三分之二較暗的超新星,和宇宙學理論無關。這三分之二是肇因於恆星的影響。較年輕的始祖恆星形成較暗的超新星,較年長的始祖則形成較亮的超新星。」

延世大學的團隊從2024年開始發現,這些「1a超新星」的原始亮度可能並非一成不變,顛覆了天文學界27年來奉為圭臬的「拉姆達冷暗能量模型」。
韓國延世大學天文學教授李永旭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不符合宇宙常數和加速膨脹宇宙的理論,而是認為宇宙擴張呈現減速,其原因為隨時間變化的暗能量。這暗能量還是在的,但其壓力比原先設想的已經減弱了。」

換個角度來說,以往的理論認為宇宙會永遠擴張下去,而所謂的「宇宙大擠壓」最終歸於零的假說不可能發生。但延世大學的團隊認為,如果暗能量變弱、宇宙擴張減速,大擠壓的可能性就不是零。
韓國延世大學天文學教授李永旭說明,「以往我們認為宇宙會永遠加速擴張,但現在宇宙的終極命運可能改變,宇宙的命運是會改變的。」
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納入位在智利、2025年才開始運作的薇拉魯賓天文台,未來5年擴大觀測2萬個銀河系樣本,更精密地測量當中的超新星,來驗證「宇宙況張減速」這個顛覆性的理論。
姜筑/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