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包檳榔遭連帶列致癌物 「荖葉」通過食品原料安全評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嚼食檳榔致癌風險高,不過原住民和東南亞國家會將包檳榔的荖葉做成食材食用,國內有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研究,希望去除荖葉的污名。
原住民把荖葉當成傳統食物,可以搭配其它蔬果做成美味的料理,還有人做成冰棒;但荖葉卻也是嚼食檳榔的材料之一。
過去由於嚼食檳榔致癌風險高,連帶荖葉也成為致癌物質;不過上個月,衛福部通過荖葉成為食品原料的安全評估,可做為辛香料食用,納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
台東縣衛生局食藥科長卓金津說明,「只能限制荖葉在乾燥後,當為賦予食品風味或香味。」
其實台東大學的教授進行了多年的荖葉研究,發現東南亞國家也會使用荖葉做成食品和生活用品,最後經過動物實驗,證實食用荖葉是安全的,希望能去除荖葉的污名,並恢復農村種荖葉的勞動人口。
台東農改場表示,未來會輔導需要的農民,做好荖葉農藥使用的安全管理。
台東大學教授張育銓表示,「他成為一種食品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說,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荖葉裡面的成分,而不是荖葉長得很漂亮,或是一定要特殊的大小形狀。」
台東農改場副場長盧柏松提及,「最好是能夠做到完全沒有農藥的殘留。」
台東縣是全國荖葉種植面積最多的地區,不過已經減少了一半、剩700多公頃,現在荖葉通過可做為辛香料食用,但農民說幫助還是有限。不過張育銓教授表示,未來還會進行新鮮荖葉入菜的動物實驗,希望能更進一步的幫助農民。
洪詩宸/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