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荷蘭18世紀天文館仍營運 可望列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全球18世紀啟蒙時代的天文理論,認為相連的行星會相撞,當時荷蘭業餘天文學家埃塞埃辛加為了反證,在家中設置一座天文館。將近250年後,天文館仍在營運,可說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天文館,造訪人次超過2百萬。這座見證好幾世紀星象的天文館,也可望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
天文奇景「超級藍月」明登場 中部以北易觀測
|生活天文奇景超級藍月將出現在8月31日,是今(2023)年最大最亮的滿月,全球天文迷都很關注。不過台灣因受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屆時各地可能都是多雲,氣象局分析中部以北觀測到的機率較大。
-
-
宇宙充滿嗡嗡聲 科學家首次證實低頻重力波存在
|文教科技國際天文物理學家28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首度證實宇宙中存在低頻重力波。美國NASA除發表祝賀訊息外,也提到這項觀測結果,可以讓人類更加了解星系的演變過程。這項研究成果預計於台灣時間30日凌晨1時召開發布記者會。
-
-
NASA地球觀測衛星TEMPO 專責監控北美空污
|文教科技美國的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在美東時間7日,把NASA最新的地球觀測衛星送進了軌道。這個衛星是以光譜儀,測量北美地區的空氣污染以及污染物質流動的狀況。由於是在所謂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因此衛星能夠緊盯著固定地區。
-
下暗"金木相合"雙星上接近 後一斗著閣等10年
|下昏暗天氣穩定,民眾若攑頭向西爿看,會當看著兩粒真光的星,就是金星佮木星。臺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仔日就是𪜶上倚近的時陣,若無看著,後回閣愛等10年。(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本土語言貢獻獎 天文學教授用臺語教天文
|講台語,當著時。教育部主辦的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佇今仔日(2/21)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包括前衛出版社的社長林文欽,咧台師大開台語天文學的教授蔡安理,攏得著個人獎;團體獎部份,是以台語創作的「阮劇團」,閣有用台語宣教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雙連教會」。
-
Green Comet Making Closest Approach to Earth 去年發現綠色彗星ZTF 今最接近地球
|A green comet that was detected in 2022 and named ZTF it will make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Earth today. Meanwhile, a telescope captured a blue spiral in the night sky and a teddy bear-like structure w
-
綠色彗星ZTF明日上接近地球 5萬年才來一逝
|舊年發現的一粒綠色的彗星ZTF,2/1是上接近地球的時陣。頂一回接近地球是咧五萬年前,若準天氣好,就會當用吊鏡看著。夏威夷天文台翕著藍色捲螺仔,另外,火星的外表,也浮出一个親像泰迪熊的地面結構。(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