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庫
-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上路 民眾如何申請?審議中修法版本有何差異?
|生活「健保資料庫退出權」已於今(2025)年8月12日上路,賦予民眾退出健保資料庫的權利,可藉此拒絕學術或醫療機構使用自己的資料進行相關研究。民眾該如何退出健保資料庫?有不允許退出的情況嗎?目前提案的修法版本又有何差異?
-
健保資料庫退出權8/12上路 民眾可申請不讓個資2次利用
|社福人權健保開辦30年累積龐大醫療資料庫,常提供給學術單位進行研究,引發外界質疑侵犯隱私權,憲法法庭2022年宣判必須給民眾「退出權」。對此,立法院衛環委員會9日上午排審《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希望設立專法監督管理。衛福部強調不論草案是否完成三讀,退出權都會如期在今(2025)年8月12日上路,初步規劃書面申請,也就是不會提供個人醫療資料給任何單位2次利用。
-
政院通過健保資料管理條例草案 明定退出權與例外但書
|政治國內不少學術研究使用健保資料庫數據進行分析,但2022年遭憲法法庭宣告部分違憲,需在3年內修正。行政院會15日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管理條例》草案,內容包括完善健保資料治理法制、強化個資保護,也明定民眾退出權,以及不可退出的但書。醫改會建議,應強化民眾事前的充分告知同意,以及事後如何行使退出權,並設置外部監督機制把關。
-
兒童憂鬱症診斷增加 台大醫院籲重視兒少身心健康
|社福人權響應世界嬰兒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日,台大醫院23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呼籲社會關注兒童與青少年身心健康。最新研究透過訪談將近1萬名學童與師長,發現整體精神疾病的加權終生盛行率達到31.6%,6個月盛行率也有25%,其中兒少精神疾病依序是焦慮症、睡眠障礙;而國中生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憂鬱症和物質使用的盛行率增加。
-
《AI基本法》草案公聽會 盼促產業發展、接軌國際
|文教科技因應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對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立法院今(16)日舉行首場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探討AI法制發展方向,希望在風險管理外也能促進產業發展,接軌國際。
-
提升抗骨鬆長效針劑使用率 國衛院:可降低骨折風險
|社福人權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若不治療老人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高達2成。不過最新研究顯示,若提升抗骨鬆長效針劑使用率可有效降低再次骨鬆性骨折風險15%,而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台中榮總電腦預測系統 精準治療蛇傷截肢風險降
|文教科技台中有一位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員的游先生,在工作中手指不慎被眼鏡蛇咬傷送醫,醫療團隊透過超音波與電腦輔助評分系統,精準研判應及時以清創手術介入治療,最後成功保住他的手指。院方統計引進這套系統之後,成功讓患者的清創次數減半,免於截肢風險。
-
PM2.5調降可增平均餘命 供《空品標準》修法加嚴依據
|環境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境部、衛福部等跨部會合作8年,最新數據分析發現,多種空氣污染物暴露會增加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若能將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調降到每立方公尺12.5微克,就可達到改善空污、減碳、增加平均餘命等最大效益。
-
健保資料庫2次利用違憲 民團憂專法草案難保個資
|生活健保資料庫資料2次利用,被憲法法庭在2022年判定部分違憲,規定3年內要修法。衛福部現在公布專法草案,不過草案內規定民眾要提出申請,個資才不會給其他單位使用,讓民間團體認為內容有太多爭議,民眾的個資仍然很難獲得保護。
-
選後健保改革成重要課題 資料庫個資問題擬設專法規範
|社福人權總統立委選舉落幕,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昨(14)日在國際記者會時表示,將針對健保做改革。衛福部長薛瑞元14日上午受訪時表示,未來面臨兩大首要課題,包括《健保法》修法,將召開大型會議凝聚社會共識,另一個則是外界關注的《人工生殖法》修法,會列為優先處理法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