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
花蓮港碼頭0403震後下陷 修繕需兼顧水下生態
|地方0403大地震對花蓮港造成重大災情,多處碼頭地面下陷影響商船停泊卸貨,為了趕緊修復,港公司耗資近5億修繕並對水下作調查,結果竟然發現有許多珊瑚與魚類,如何修復港區又能避免干擾生態,成為重要議題。
-
科學家培育抗暖化珊瑚礁 盼生態系統永續
|全球人類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暖化,各地的海洋過去幾年溫度不斷升高,珊瑚在高溫海水壓力下大量死亡白化,已蔓延到全球84%的珊瑚礁。科學家正積極研究,希望能培育出更能對抗暖化環境的珊瑚礁,不要讓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從地球上消失。
-
-
澳洲東西岸珊瑚首度同時白化 科學家:海水未如常降溫
|環境由於海水升溫,澳洲近期首次出現東西岸珊瑚礁同時白化的現象,科學家指出,這是第4次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的其中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80%的珊瑚受影響。澳洲西岸寧格魯礁的遊客表示,自己像在屍體上浮潛。明德魯基金會研究科學家則示警,當地海水原本應從4月開始降溫,今(2025)年卻沒有如常下降,擔心未來將持續升溫。
-
馬爾地夫應對海平面上升威脅 全球首座漂浮人工島估後年啟用
|全球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全國平均海拔僅約1.5公尺,近年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有專家警告,如果不盡速採取行動,馬爾地夫恐怕在這個世紀末之前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
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暴增 海保署進行人工移除
|環境澎湖七美海域的棘冠海星近期被發現數量異常增多,由於棘冠海星以珊瑚為食且食量、繁殖力驚人,恐怕會影響當地珊瑚生態。監測到狀況的學者及海洋志工趕緊通報,海保署獲報後與當地潛水業者合作,18日起開始進行人工移除。
-
澳洲海洋科學院添AI機器人幫手 可定期、準確調查珊瑚白化情形
|環境為了更了解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的狀況,澳洲海洋科學院引進AI機器人協助探測工作,過去傳統上這項工作通常由潛水員來進行,但能前往的地方與深度有限,現在有了「Hydrus」的無人水下機器人的協助,可以在3000公尺深的海底,在9公里的方圓內工作3小時,未來能進行更準確、更定期的調查。
-
東沙環礁棘冠海星擴散 大量啃食石珊瑚
|環境棘冠海星在全球多個國家造成珊瑚礁嚴重衝擊。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指出,目前棘冠海星更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大爆發,啃食大量石珊瑚,猶如海底熱帶雨林在失火。儘管2年來已經移除將近5萬隻,但海底石珊瑚持續被吃光,呼籲政府要投入更多資源為海底滅火。
-
ICRI報告:全球84%珊瑚礁出現白化 專家:海溫升高為元兇
|環境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ICRI日前提出了第4度的珊瑚白化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已有84%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的現象,各方專家把矛頭指向暖化造成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海藻死亡以及珊瑚礁白化。《美聯社》的報導則提到,報告出爐的時間點正好是川普(Donald Trump)二度入主白宮、大力提倡增加使用化石燃料。
-
墾丁珊瑚產卵大爆發 墾管處籲潛水客減少強光干擾
|環境適逢農曆媽祖生日前後,有潛水客記錄到墾丁海底接連出現迷紋、腦紋等珊瑚接連大爆發產卵,粉色精卵束在海中出現相當壯觀。墾管處表示,今(2025)年的產卵數量看來,墾丁海域生態正在穩定回歸正常,潛點的珊瑚覆蓋率也明顯提升,呼籲潛水民眾這段時間勿以燈光直射珊瑚,以免干擾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