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宜蘭縣的各大廟宇陸續辦理遶境活動,但部分廟宇認為,要申請遶境活動需跑好幾個單位,例如路權要跑警察局,施放鞭炮要跑消防局等,盼縣府能有統一窗口,便利廟宇申請辦理遶境活動。縣府則說,廟宇申辦遶境都會協助開協調會,有相關法規可以依循,呼籲廟方備妥相關資料,便利申請作業進行。
繼去(2022)年農曆7月推出最強女鬼散步路線造成轟動後,台南市府今年再度推出「最強考運」導覽,短短的不到1公里就有5個參拜點,帶領民眾參拜五文昌以及百年魁星爺,而這也被封為做最強考運路線。
春節過後緊接將進入媽祖遶境宗教月,但這些民俗活動都會燃放大量鞭炮,不僅產生噪音、空汙,近年來也引發負面觀感,為此雲林縣府以空污防制經費450萬,將補助廟宇採購「電子鞭炮車」,希望能檢減少鞭炮燃放,避免火警意外安全又環保。
春節期間,各大廟宇多會提供平安粥「呷平安」,近幾年因疫情而停辦。今(2023)年,疫情趨緩,宜蘭縣政府統計,全縣已有184家廟宇恢復供應平安粥,從年初1到15,各廟宇供應時間不一。縣府彙整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可上「宜蘭春節服務不打烊」網站查詢。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著名的傾斜地標,但在台灣的嘉義梅山鄉也有一座傾斜廟宇,是八八風災時因地層滑動,造成廟宇位移,傾斜約30至45度。儘管整座廟傾斜嚴重,但外觀幾乎無損,也成了另類的觀光秘境,吸引遊客到訪。
雲林北港朝天宮,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每逢媽祖生日,朝天宮舉行的藝閣車隊遊行,成為當地特殊的宗教文化。但製作藝閣車的工藝,卻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失傳。北港有一位在地的藝閣老師傅顏三泰,他的團隊如何承擔起這項傳承任務呢?
傳統廟宇的屋頂裝飾,是由剪黏師傅一片片手工製作而來,不過因為太過耗時費工,導致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取代,使這項傳統的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古蹟廟宇或是歷史建築需要修復的時候,還是必須要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整修。鬼斧神工的工藝令人驚嘆,而這份傳統工藝的繼續傳承,也關乎著台灣許多古蹟廟宇的修復,還有年輕一代的工藝家是否能有繼續發揮的空間。
宗教場所13日微解封,但各地的廟宇有不同的做法,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彰化鹿港天后宮考量到香客有可能來自全台各地,在三級管制結束之前,決定維持管制現狀。至於台中樂成宮、彰化南瑤宮則已經著手準備防疫規劃,要符合內政部的最新指引。文昌帝君、月老、華陀全部移駕正殿,讓信徒方便集中參拜,減少停留時間,為了迎接7月13日宗教場所微解封,台中市樂成宮已經開始前置作業。有民眾認為,「微解封喔,但是我
國內出現7例本土新冠確定病例,防疫等級也提升到二級,為此中職統一獅台南主場原本舉辦美食活動也被迫暫停。另外14日將在台南成大舉辦的全大運攤商,則是協調中,願意政府防疫政策,而台南市長黃偉哲也呼籲民眾外出戴口罩、美食外帶。 古色古香的裝扮,更結合廟宇文化,這是中職統一獅台南主場原本舉辦的廟宇季主題活動,但隨著疫情升溫,中職宣布,除了進場觀眾採全梅花座,全程配戴口罩外,也禁止飲食。為此,統一有關廟宇季
彰化埔心壽桃宮鐘鼓樓上的石雕,跳脫傳統的唐山寺廟石雕風格,而是改採動畫的可愛版,甚至還有恐龍和外觀類似忍者龜的雕塑。這些創造都出自95歲的石雕師傅許錦堅之手,沒有學過雕塑的他,創作全憑靈感。8年下來,完成了鐘鼓樓上的大小石雕創作,也成了少見的廟宇石雕新風格。 宮廟的左右鐘鼓樓上,有著各式各樣的石雕,但仔細一看,同樣是獅子,石雕的模樣卻和台灣傳統的廟宇石雕大不同。 獅子的樣貎,像極了日本知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