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
-
台灣生技廠AI篩檢癌細胞 入圍VivaTech年度創新獎前5強
|文教科技歐洲最大新創科技展會VivaTech,台灣生技廠商以AI篩檢癌症細胞,獲得年度創新獎前5強。還有許多新創應用已經落地,幫助法國零售業解決經營問題。台灣廠商前進歐洲,還端出哪些創意方案?來看公視國際記者陳文政與陳希倫在法國巴黎的採訪報導。
-
日釋出儲備米給大型零售業 加速流通拚抑制米價
|全球日本政府新一波釋出的儲備米週末上架,當局表示,目前已經收到大量來自業者的訂單,正在消化處理。專家則表示,目前釋出的米量相對少,要讓米價快速下降並不容易。
-
工研院研發節能塗料 室內降溫10度、省1成空調用電
|文教科技台灣便利商店密度全球第2,每平方公里有6間,商店有開架式冷藏櫃24小時營業,耗電驚人。工研院研發「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不只能讓便利商店節能,還能搖身一變成為發電廠。另外針對隔熱,工研院也研發出新的節能塗料,可讓室內降溫10度以上。
-
六都企業違反《勞基法》樣態一次看 哪些公司挨罰金額最高?哪些法條最容易「踩雷」?
|產經北市勞動局近日公布去(2024)年12月及全年度違反《勞基法》裁罰結果,兩項累積挨罰金額最高皆為光華巴士,而全年共有逾1100家次遭開罰,裁罰金額達7085萬元。《公視新聞網》從「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公開資料,進一步檢視2024年度六都違反《勞基法》的裁罰紀錄,哪些公司罰鍰金額累計最高?各事業單位最常違反哪一條《勞基法》?違反《勞基法》的事業單位集中哪些產業?
-
食藥署將禁病患處方箋傳中港澳 藥界憂:恐加劇缺藥問題
|生活為避免國人就醫、臨床試驗等個資外洩,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預告草案,限制西藥批發與零售業者將病患處方箋等資料傳輸到中國及港澳地區,最快於民國115年實施。對此,藥界強調,藥廠不會將病人個資外洩給中國,但國產藥品原物料約有5成來自中國,新法一旦通過,缺藥問題恐加劇,並批評政策不應政治化。
-
電商平台搶攻拉丁美洲網購市場 中國快時尚品牌低價吸引消費者
|全球根據統計,拉丁美洲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人數高達2億,而且預估2026年的線上購物支出約有台幣6.5兆元。這些數據讓各大跨國電商平台都想搶拉美這塊大餅,而中國的快時尚電商平台也在拉美市場快速崛起,除了價格便宜,再加上社群的分享廣告,讓拉美的年輕人趨之若鶩。
-
百貨零售業疫後復甦 遠百宣布導入AI客服
|產經百貨零售業在2023年迎來了疫後復甦,業績也跟著暢旺,遠百董事長徐旭東今(18)日上午出席股東會,表示未來將導入AI人工智慧,提供客製化服務,但要面對的挑戰還很多,行銷專家則認為到年底前,部分百貨零售業者,可能會面臨缺工或電費調漲等營運壓力,但整體仍是樂觀的發展趨勢。
-
逾53萬青年勞退提繳2.7萬 青貧集中教育、住宿、餐飲
|產經勞動部最新統計,台灣有超過53萬青年勞工勞退平均提繳工資才2萬7787元,月薪相當只有領取基本工資。從行業別來看,大多集中在教育業、住宿及餐飲業與批發零售業。要改善青年低薪,學者建議學生在校可以多嘗試跨領域學習,校方則可以提供更多相關職場未來薪資變化成長的訊息,教育結構也應該配合產業發展。
-
從開發到被拒絕的口罩回收之路 揭櫫環保理念為何仍難行?
|環境在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下,「把產品做得更環保」似乎已成為了全球趨勢。擔憂一次性口罩有朝一日也會因不環保而遭淘汰的陳勇志,著手開發可回收的單一材質口罩,想不到不只在開發上遇到難關,就連想推行、建置回收系統都碰壁。
-
為留人才零售業者紛加薪 家樂福調薪幅度達10%
|產經《最低工資法》將上路,加上台灣缺工問題嚴重,讓零售業啟動一波加薪潮。包括美廉社宣布明(2024)年將有2波加薪,調幅有7%到9%;家樂福也跟進表示,明年1月份起,調漲正職基層員工薪資,平均幅度有10%;超商龍頭全聯則指出,每年都有穩定調薪,幅度約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