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畢生奉獻黑猩猩研究與保育 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
|全球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保育學家與人道主義者珍古德博士,在美國加州巡迴演說途中辭世。她一生投注在黑猩猩的開創性研究,對人類的溯源和研究,留下豐厚的智慧遺產。1977年創立的「珍古德研究所」、1991年創辦的「根與芽」計畫,在保育動物與地球生態工作,都有卓越貢獻。台北市立動物園也發文緬懷感謝珍古德,啟發全球投身保育、共創永續未來。
-
皮膚細胞DNA可改造成卵子 專家:需多年才可進入臨床
|全球科學家不斷尋求在生殖技術有所突破,美國最近有研究把人體皮膚細胞的DNA改造成卵子,並且跟精子結合完成受精,其中有部份形成早期胚胎。不過,這項嘗試目前只是概念驗證階段,距離臨床應用至少還要再等10年。
-
能坐就坐、能躺就躺?靜態生活成為健康殺手!【獨立特派員】
|生活現代人久坐少動已成嚴重健康隱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躍居全球第四大死亡危險因子,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及高血糖。多數上班族面臨「靜態生活死亡症候群」威脅,出現肌力流失、偏頭痛等症狀,連帶影響兒童發育。面對這項健康危機,專家提出破解方案,透過包括每30分鐘中斷久坐、採取多元運動設計、遊戲化運動等方式,幫助民眾有效降低健康風險。
-
中研院首創「二碳植物」 人工改變光合作用更固碳
|文教科技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占地表吸碳量的絕大部分,但植物固碳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期以合成生物學方式,首度成功在植物體內建構「雙固碳循環系統」,研究成果發布在全球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
日傳統織布技術「西陣織」轉型 引AI設計圖樣打入年輕市場
|全球千年工藝也要跟上AI時代的腳步。日本傳統超過千年歷史的「西陣織」,因價格高、用途少,年輕人買單的不多。為了挽救這項古老技藝,有業者引進AI輔助設計圖樣,將傳統元素轉化為現代風格,打造出年輕人也能接受的日式新美學。
-
核三公投/低碳安全?風險留後代? 5場發表會交鋒一次看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5場意見發表會已在15日全數落幕。在這5場發表會中,正反方分別提出什麼主張?《公視新聞網》帶您回顧交鋒重點。
-
核三公投發表1/葉宗洸挺核電安全性 曾文生籲先科學檢驗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首場意見發表會今(7)日舉行。正方代表清大教授葉宗洸主張,台灣應使用安全存量較高的核能,而非燃料價格較高的天然氣,且核三廠也具有足夠抗震能力;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強調,合理民主程序是先讓核電廠經科學安全檢驗並向人民報告後,再公投決定是否重啟延役。
-
台師大女足案後 運動科學的人體研究該如何保障運動員權益?
|社會台師大強迫女足隊學生參與人體實驗,震驚社會。但大家也好奇,為什麼要對運動員多次採集血液? 運動科學學者表示,血液是一個比較不受外來因素干擾的檢體,透過蒐集血液數據,可以更有效的釐清運動員身體情況協助他們訓練。當科學進入訓練場運動員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
-
水中機器人直播深海 每日觀看人數逾百萬
|全球海底1、2000公尺深的海洋生物是人類遙不可及也難以看到的世界。阿根廷和美國的科學家發明一種水中機器人,將影像傳回地面,並且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不只這樣,科學家還會擔任主持解說工作,而這也引起世界各地愛好海洋生物的人士好奇觀看,每天收看YouTube的人數超過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