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細胞DNA可改造成卵子 專家:需多年才可進入臨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科學家不斷尋求在生殖技術有所突破,美國最近有研究把人體皮膚細胞的DNA改造成卵子,並且跟精子結合完成受精,其中有部份形成早期胚胎。不過,這項嘗試目前只是概念驗證階段,距離臨床應用至少還要再等10年。
顯微注射、體外受精,20世紀末改寫人類生殖史。現在科學再跨出新一步,美國奧勒岡團隊,首度用人類皮膚細胞DNA培養出能受精的卵子,還製造出人類早期胚胎。
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教授米塔利波夫說:「用這樣的方式培養皮膚細胞非常多,我們只需要一小撮,就能製造並讓它們增生。」
方法是先去除一顆卵子的細胞核,再把皮膚細胞的細胞核移植進去,利用「空殼」卵子的特殊細胞環境,去誘導、讓原本46條的染色體減半,模擬出卵子狀態,再與精子結合。
研究團隊用這樣的技術,製造了80顆卵子,但只有不到1成能撐過6天,進入胚胎著床前的「囊胚」階段。
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教授米塔利波夫指出,「這項研究裡,我們發展出所謂的『實驗性細胞分裂程序』,能讓卵子細胞丟掉半數或部分染色體,最後產生的胚胎,就能擁有一般狀態的46條染色體。」
「借殼上市」的概念和複製桃莉羊的技術類似,不過這次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驗證概念可行,真正到懷孕階段,挑戰還很多。專家說,雖然皮膚細胞雖能因此丟掉一半染色體,但無法控制丟哪些,常會導致胚胎染色體組合異常。
英國人工生殖與胚胎管理局專家柴爾德說:「科學家跨過一大障礙,能在一定程度上用人體組織、皮膚細胞做到,不過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好幾年,必須先確認能否穩定運作,更重要的是安不安全。」
研究雖然只邁出第一步,但已讓年長、不孕人士與同性伴侶看見新的可能。未來要真正走進臨床,專家說至少需10年。而科學能走多遠,不只是技術的問題,目前多國規定人類胚胎受精後,不得培養超過14天,這條紅線是最大的倫理考驗。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