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
學者稱科技業生產將區域化 提醒台廠布局留意市場變化
|產經美中科技戰持續,地緣政治風險也影響周邊國家產業發展,台灣產業鏈備受關注。中經院今(23)日舉行研討會,與會學者提醒,台灣產業影響比想像中更大,不過全球生產模式可能從全球化逐漸轉為區域化,學者也提醒台廠布局務必留意市場變化。
-
南投名間鄉擬蓋焚化爐 鄉民憂衝擊茶產業北上陳情
|環境南投縣政府要在名間鄉蓋焚化爐,名間鄉民擔心可能產生飛灰,衝擊當地茶產業。鄉民今(22)日與立委及環團一起舉行記者會,呼籲暫緩環評審查。南投縣府強調,南投縣確實需要焚化爐,一切依法行政。
-
川普調漲H-1B簽證申請費 專家:台廠衝擊相對少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19日簽署行政命令,大幅調漲H-1B專業技術工作簽證的申請費,收取一次性費用1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02萬元。專家分析,台灣赴美產業,大多是自動化高、勞力比較不密集的產業,衝擊可能會相對減少。
-
電價平均微調0.71% 四口之家估每月最多增70元電費
|產經經濟部電價審議會今(19)日拍板電價調整幅度,整體平均電價微幅調漲0.71%,其中產業電價不調整,民生住宅電價由平均每度2.77元調漲至2.89元。試算每月用電330度以下住戶,電費最多增加33元;用電700度以下者,每月電費則最多增加70元。經濟部表示,雖然台電虧損累計已4179億元,但為減少物價波動,因此本次僅微調電價。
-
農業部赴美擴大採購農產 稱行之有年且非政府出資
|政治在台美關稅談判之際,農業部率團前往美國擴大採購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引發外界聯想。對此農業部澄清,此活動行之有年,也非政府出資。國內肉牛產業協會認為,政府對於在地產業照顧不夠,擴大採購讓他們情何以堪?而力推國產黃豆的合作社則呼籲,營養午餐要堅持使用國產黃豆,底線不能退守。
-
採購美國農產品4年100億美元 農業部長赴美簽訂意向書
|產經美中貿易戰下,台灣出手採購美國黃豆,農業部長陳駿季17日在美國國會簽下採購意向書,要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金額比往年增加四分之一,包含被中國抵制的美國黃豆。陳駿季表示,採購美國黃豆有助於糧食安全,而100億的金額也是根據業界需求計算,期盼能助於台美關稅談判。
-
對等關稅衝擊台灣農業!開放市場又存在哪些隱憂?【獨立特派員】
|產經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8月29日遭聯邦上訴法院判決違法,但暫時可維持至10月14日,等待最高法院審理。該政策自8月7日起實施,暫時性稅率為20%,再疊加既有關稅,已對台灣農產品出口造成明顯影響。產值最高的蝴蝶蘭訂單下滑15%,台灣鯛收購價下跌三成。同時美方強烈要求農產品進口零關稅,進一步衝擊台灣稻米、雞肉等產業。台美農產品貿易長期逆差,2024年台灣進口美國農產品金額達38億美元,出口僅9億美元。產學界憂心,若農產品市場成為談判籌碼,將危及糧食安全,對本土農業帶來嚴重打擊。
-
迪士尼等影業三巨頭 控告中國「海螺AI」公司侵權
|全球美國三大影視集團迪士尼、環球及華納兄弟,控告中國MiniMax公司旗下的「海螺AI」,未經授權使用多個好萊塢受版權保護的角色,並將未經授權的知名電影角色用於AI訓練及生成影片牟利,提起巨額求償。案件也引發台灣文創產業對AI創作盜版問題的討論。
-
台股續創新高科技業一枝獨秀 逾300傳產中小企業減班休息
|產經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全台產業,勞動部今(16)日公布,國內最新減班休息數據共有333家、7334人,其中有242家業者透露,是受到美國關稅影響,其中又以金屬機電工業衝擊最大,有業者透露,現在面臨找不到訂單和客戶的情況,不過高科技產業仍然是一枝獨秀,今帶領台股繼續勁揚大漲272點,收在2萬5629點再創歷史新高。
-
台灣資源回收技術佳 民團籲放眼國際市場
|環境今(2025)年8月中旬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宣告失敗,不過國內推動循環經濟的腳步仍持續進行中。循環台灣基金會認為,目前在全球供應鏈力求轉型的氛圍下,台灣的資源回收業有好的技術,應該放眼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