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
-
蝦米視障人聲樂團赴歐洲比賽 提冠軍創紀錄
|國內視障者組成的「蝦米視障人聲樂團」,去歐洲參加「國際現代阿卡貝拉大賽」,是決賽隊伍內面唯一的亞洲團體,這回拍敗歐洲樂團提著金牌。比賽的時,閣特別穿舊(2024)年參加雙十大會表演的服裝,代表臺灣出戰。(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唯一亞洲隊伍進決賽 台灣視障人聲樂團赴歐奪金
|生活國內視障者組成的「蝦米視障人聲樂團」,前往歐洲參加「國際現代阿卡貝拉大賽」(vokal.total),不但是決賽的7支隊伍裡唯一的亞洲團體,在台灣時間今(16)日清晨,更贏過歐洲樂團奪金,創下台灣紀錄。而這次參賽,他們也特別穿上與去(2024)年國慶大會表演時,相同的服飾登台,背後意涵象徵台灣。
-
視障者連領錢都難 金融服務仍未平權
|社福人權台灣平均每十萬成年人就擁有17家銀行服務,高於全球平均15.9家,金融服務取得相對便利。但對視障者來說,不僅不便利,還障礙重重。全台無障礙語音功能ATM占比僅22%,銀行APP也不一定有無障礙版本,就連身心障礙者每人平均保單也只有0.2張。處處受限的金融服務,更可能因為視障者看不見而聽信於壞人,被暴露在詐騙風險中。金融服務的無障礙法規應該跟上建築物的無障礙法規,或者至少要從公股銀行做起,達到金融服務平權。
-
視障、年老又獨居 生活風險遽增
|社福人權在台灣,有一群人年老、獨居又是視障者的多重障礙族群,因為看不見導致生活風險較一般人還要高。但是從政府組織到民間社福團體大部分是以單一需要或單一族群為服務單位,讓獨居視障老人得到合理的照顧需要跨單位整合資源。然而,台灣長照資源從經費到人力都吃緊。政府正在規劃長照3.0,需要正視與日俱增的多重障礙族群的需要,才能更合理將資源分配到需要的人。
-
英視障音樂家將名畫化為音符 打造「用聽的蒙娜麗莎」
|全球為了讓視障人士也能感受名畫之美,英國1名視障鋼琴家兼作曲家特地找來其他音樂專業人士,並且跟音頻環繞技術公司合作,為世界名畫量身打造專屬音樂。像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孟克(Edvard Munch)的《吶喊》(The Scream),還有莫內(Claude Monet)的《睡蓮》(Water Lilies),經過音樂創作人的洗禮,就好像從畫紙上躍動出來。
-
攝影功能提示避開障礙物 AI眼鏡助視障者行動
|全球AI眼鏡改善人類生活,現在更可以幫助視障朋友,不靠白手杖或導盲犬就能獨立行動。中國科學家將AI眼鏡與AI軟體結合,將眼前障礙物化為聲音訊息傳導到視障者耳中,讓當事人可以及時轉彎避免碰撞,這樣的發展無疑是視障者的一大福音。
-
澳洲以3D立體模型助視障生 藉觸覺學習抽象概念
|全球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3D列印這項技術現在也能應用在視障學生教學上。澳洲有一所視障學校透過3D立體模型輔助教學,讓視障學生能透過觸覺精準感受物體的形狀,甚至還能摸到知名畫作「蒙娜麗莎」的手。研究人員表示,也能透過模型顯示如天氣資訊這類複雜的訊息。
-
英國結合地圖及導航工具 研發新裝置盼為視障者帶路
|全球導盲犬是視障朋友很重要的助手,不過導盲犬通常只能幫忙注意路上情況,沒辦法為視障者找到目標。現在英國的研究人員研發出1款裝置,能夠整合地圖與導航工具,幫視障朋友帶路到達目的地。而且經過實際測試,使用這款裝置的視障者與視力正常的人,定位目標的能力其實差不多。
-
桃市導盲行穿線劃設輛六都最低 市府:拚明年4月增至35處
|地方全國視障者約5.5萬名,各地方政府路續推動路口導盲行穿線,桃園目前只10處,六都最低,和倒數第2的高雄、台南相差10處;桃園市交通局表示,力拚明(2025)年4月完成35處路口劃設。
-
讓視障人士也可即時觀賞賽事 頭戴顯示裝置巴黎帕運首度登場
|全球巴黎帕運有項造福視障人士的頭戴裝置深受肯定,由英國新創公司研發的頭戴裝置,可以增強有殘餘視力視障者眼睛的感光細胞,同時可以調整畫面大小遠近距離,還能以無線接收電視直播的攝影機訊號,如同坐在最前排近距離收看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