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成為製槍工具,刑事局網路巡邏發現嘉義一名李姓男子,在網路購買3D列印器材和槍管,並透過3D列印出槍身,組裝可以擊發有殺傷力的長槍。警方查獲共5支的列印長槍,3把改造手槍及多發子彈,是否有販售及流向,正進一步追查中。
刑事局咧網路巡邏的時,發現嘉義有一個姓李的查埔人,咧網路頂頭買3D列印器材佮銃管,而且用3D列印做出銃的身軀,鬥鬥咧就會當變做真正的銃,初步鑑定這寡3D列印出來的銃是會當傷人的。警方有查著5支用3D列印的長銃,3支改造手槍佮銃子。目前警方也當咧追查,看敢有賣出去。(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使用乾淨能源的運輸工具,也是今(2023)年消費性電子展中的大趨勢。瑞典推出全球第1艘電動飛船,在加速時,船身會飛離水面50公分高,讓乘客體驗飛船移動的感受。荷蘭則推出使用太陽能充電的車輛,其他還有3D列印車,以及能與駕駛對話的車用系統。
受到戰火波及,烏克蘭有2000所學校毀損。在當地建築師和國際公益團體的協助下,將建造第1所3D列印小學,預計明(2023)年9月就能落成。戰後重建也將廣泛運用3D列印施工方式,加速基礎建設整治。
在植物肉品興起下,以色列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出能夠用3D列印機製造的人造牛排。只需要在機器上選擇不同的肉品花紋、脂肪量跟嫩度,就能以不同的植物成分素材,製造出一大塊牛排肉,而且口感完全不輸給真實牛肉。
許多傳統藝術都面臨沒落或是轉型的關卡。曾經風行全球的皮影戲,在伊斯蘭為主的馬來西亞不僅一度遭到禁止,也在電影、電視與社群媒體夾攻下沒落。當地一位年輕的皮影戲愛好者,因此引進3D列印製作皮偶,而操作的部份,則交給電腦控制,希望為傳統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3D列印是十分創新的科技應用技術,不過勞動部調查發現,3D列印操作時,會排放出奈米級的細微顆粒,以及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沒有做好通風,並且戴N95等的防護用具,長久下來,可能會有肺部受害的職業傷害。
3D列印是十分創新的科技應用技術,不過勞動部調查發現,3D列印操作時,會排放出奈米級的細微顆粒,以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職場中如果沒有做好通風,並且配戴N95等防護用具,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肺部受害等的職業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