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去年引進斑馬線上的導盲行穿線,以較為凸起的線條引導視障朋友過馬路,但卻主要集中設置在西屯與南屯,許多行政區並未設置。加上宣導不力,許多視障朋友並不知道這項設施,引發批評。
現在確診者大多改採線上問診,不過,對於聽障者聽不到醫師講話內容該如何處理。其實,各縣市都有提供線上看診的翻譯以及聽打服務,在視障者部分則因為無法判別篩檢結果,或是操作介面不友善出現許多障礙,部分縣市則提供關懷中心等給予協助,也有少數縣市設立到宅照護隊來協助。
為了要幫助花蓮家扶中心弱勢家庭籌措年菜,一群愛好路跑的視障朋友和陪跑員,特別發起路跑募愛心活動,16天要跑完全台,號召更多人加入一起做善心。
四大公投在12月18日順利舉行,成為疫情後首個全國性投票,而人流相比2018年十大公投明顯減少,因應疫情,票所加設了防疫專用圈票處,並量測體溫和酒精消毒防堵疫情。
新冠疫情衝擊公益社福團體的服務,不少團體試著創新突破。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完成互動式線上練習平台,協助全台20位視障學童學習; I-LIFE國際行動協會,辦理2天1夜的「出走課程」,青少年抽離手機與金錢,練習生存的軟實力。
台中有431處道路設置有聲號誌,其中427處都裝在水湳經貿園區,其他地區則少有有聲號誌,最近被民代提出檢討。實際前往裝設有聲號誌路口了解,也發現都故障,視障者交通平權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受限於體力還有身體條件,長輩及部分民眾不能參加一般跳傘運動。而在西班牙,有業者推出了「室內跳傘」的活動,近日先讓視障朋友體驗這項無障礙運動,有刺激感同時也很安全。
使用傳統的拐杖,能夠幫助視障者感受到地面障礙物,但不免還是有可能會發生一些危險。法國的一間新創公司,把擁有立體空間感應能力的裝置,裝在導盲杖上,透過精準的偵測,加上耳機語音的提醒,讓視障朋友行動時更加安全。
新北市對7/27開始,替視障者和庇護工場的員工注疫苗,希望冗早注煞,早一日轉到正常的生活。毋過庇護工場表示,雖然已經降做2級警戒,這生理猶是花花仔,無啥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