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
-
帶著孩子來上班!如何打造育兒友善職場?【獨立特派員】
|生活面對少子化帶來的人才荒與社會超高齡化挑戰,企業的育兒友善措施勢在必行。無論是非營利組織的同事協力育兒模式,或是台灣港務公司透過設置教保中心、推行分段式彈性工時等系統性政策,皆證明職場支持是提高生育意願的關鍵。這些成功案例不僅讓員工能安心兼顧家庭與事業,更為企業自身帶來實質效益。當彈性工時、職代獎金、積極化假別等措施形成共識,企業正成為協力養育孩子的「村莊」力量,為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與想像。
-
立院審查馬太鞍溪災後重建預算 部落青年籲提高補償金
|生活立法院今天召開聯席會議,審查「馬太鞍溪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案」,政院共編列270億元,對於馬太鞍溪治水,經濟部規劃短期跟長期方案,研擬建第二道堤防降低淹水風險。有部落青年到立法院喊話,能夠提高房屋補償金額。最後朝野決議一毛未刪,初審完成送交朝野協商。
-
本土食材的無聲危機,台灣畜牧業面臨哪些難題?【獨立特派員】
|產經台灣畜牧業正陷入轉型關鍵期。國產牛肉因乳牛數量減少與需求攀升而供應吃緊、價格飆漲;相對地,國產羊肉則因市場低迷與成本高漲陷入價格崩盤,養羊戶接連退場。從牛到羊,台灣在地肉品面臨進口競爭與結構性挑戰。業者紛紛尋求轉型,包括雜交育種、開發新產品與建立品牌制度,盼能為「台灣味」肉品找到永續的出路。
-
伊拉克戰火及氣候雙重衝擊 烏爾、巴比倫遺跡受威脅
|全球在現今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戰爭的破壞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土壤鹽化和地下水位上升,正在加速南部古城烏爾與巴比倫古文明遺址的侵蝕與崩塌。考古學家與文物專家警告,若不立即採取修復與保護行動,這些承載人類早期文明的寶貴遺跡,可能將永遠消失。
-
未來10年內恐升溫逾1.5℃ 南半球18種企鵝面臨危機
|全球科學家認為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候跟全球暖化有關,而聯合國昨天公布最新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內已無可避免會見到「升溫超過1.5℃」的情況,而且可能無法逆轉。氣候變遷也對全球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南半球的18種企鵝正面臨迫切的生存危機。
-
非洲豬瘟禁運禁宰衝擊產業 政院拍板補助措施
|生活非洲豬瘟全國禁運禁宰期間造成產業損失,行政院拍板產業補助支持措施,養豬農民、肉品市場、毛豬承銷人、屠宰場及傳統肉攤都補助,也推出金融支持方案。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肯定政府美意,但認為運輸業者被遺漏。也有豬農認為不無小補,呼籲之後解禁的開市,政府能做好調配、避免價崩。
-
豬肉禁運禁宰令衝擊餐飲業 彰化業者改推雞肉羹、雞腿飯
|生活非洲豬瘟爆發後,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台中的雞肉、魚肉需求量明顯增加,部分價格漲了1至3成,彰化則有爌肉飯與肉羹的餐飲業者改推出雞肉產品來應對。
-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滿月 農業部將停發食物券衝擊弱勢
|全球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經滿一個月,75萬名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雪上加霜的是農業部宣布從下(11)月開始,停止向弱勢民眾發放糧食券,這可是會影響4000萬人,目前已經有25個州聯合提告。
-
全台6成廚餘用於養豬 非洲豬瘟禁令如何衝擊養豬業?
|生活台灣首次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農業部為控管風險已宣布禁用廚餘養豬。根據統計,全台吃廚餘的豬隻雖僅占整體數量8%,卻吃掉全國6成家戶及事業性廚餘。廚餘養豬禁令下,這些廚餘何去何從?農民為何要用廚餘養豬?廚餘經蒸煮就沒問題嗎?
-
全台首例疑似非洲豬瘟 豬隻禁運禁宰5天衝擊攤商
|生活面對首例疑似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宣布5天禁運禁宰,國內的豬肉供應是否會出現問題,農業部表示庫存供應無虞。不過突如其來的禁令,讓多數使用溫體豬肉,像是賣肉圓跟爌肉飯的小吃攤都直呼措手不及,如果沒有豬肉,就只能停止營業,覺得很無奈,但也沒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