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
馬頭山遭倒廢物半年未清 高市環局要業者21日前清除
|地方高雄美濃及大樹,近期陸續爆出盜採砂石且回填廢棄物案件,市長陳其邁下令嚴查嚴辦後,卻引來環團質疑,高雄馬頭山2月也被不肖業者偷倒上千公噸的有害事業廢棄物,至今沒清除,認為高市府不夠積極。對此,環保局回應,已要求業者21日前清除。
-
花蓮慕谷慕魚風景區封閉11年 擬設自然人文景觀區重開放
|地方花蓮慕谷慕魚風景區,因為山區道路隧道崩塌,已經封閉超過10年,何時重新開放備受關注。為了再創觀光亮點,花蓮縣府計畫要將此處成立自然人文景觀區,讓在地部落以成立合作社模式收費經營。
-
倫敦無家者受訓成導覽員 與遊客分享當地歷史人文
|全球英國一家社會企業專門培訓無家可歸的人當導覽員,不只介紹城市的歷史故事,還會分享街友的生活方式。這讓他們不只可以有一份收入,還能找回自尊心,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很多事。
-
政大祭獎學金吸引潛力高中生 供學雜費減免、30萬學習存摺
|文教科技高中唸社會組的學生萎縮中,政大身為國內少數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也受些微衝擊,校方今(8)日宣布,要在2年後的百年校慶前募集10億基金,其中3.5億將用在招收國內外的潛力高中生,每屆50名,4年學雜費減免再提供30萬的學習存摺。
-
墾丁遊客量驟減,觀光發展如何尋找新契機?【獨立特派員】
|產經這幾年墾丁旅遊人數大幅下降,儘管原因包含疫情衝擊、陸客團止步等等,但學者不諱言,墾丁觀光發展確實面臨瓶頸。今年的228連假,屏東縣政府主辦了一場大型音樂活動台灣祭的行前派對、恆春半島也舉辦一場超級馬拉松多日賽。到底這些活動能幫墾丁留下多少遊客?下一步又有哪些挑戰?
-
台南聾人語言文化論壇 探討手語教育發展
|文教科技為提升台南當地聾人及對手語有興趣的民眾、對台灣手語與聾人文化的認識,台南市聽障體育運動協會舉辦聾人語言文化論壇,邀請語言學以及聾教育專家,分享台灣手語的演變和聾教育的發展。
-
因應高中生重理工趨勢影響招生 大學人文科系增AI課程
|文教科技考量就業前景,越來越多高中生選讀自然組,社會組學生大幅萎縮,大學人文科系招生受影響,越來越多大學的課程具備國際化、實用性和跨領域,而因應AI浪潮,相關課程也是持續開設。
-
王俊明自創品牌導覽52甲濕地 盼推廣保育、創造生態永續
|環境長期關注52甲濕地環境議題的王俊明,在當地持續舉辦生態和人文遊程,免費開放民眾參與,帶領民眾遊覽52甲濕地,並實際搭乘鴨母船,盼創造當地人、環境和生物的永續。
-
宜蘭人文國中小回歸一般公校 縣府接手允維持實驗教育
|地方宜蘭縣公辦民營實驗教育學校人文國中小,今(2024)年委辦合約未獲通過,縣政府接續辦理,學校未來怎麼經營,各界都很關心。縣政府昨(27)日晚間舉辦公聽會,學校家長大多希望能恢復人文過去公辦民營的經營模式。縣政府表示,會維持人文的實驗教育型態,但如何經營還要評估。
-
保護龜,領生態薪水|生態服務給付還守護哪些物種?【我們的島】
|地方「不同隻,不同天,這個月遇到四次。」農友王脩評在他的田裡,遇到一級保育類的食蛇龜。對一些農友來說,龜並不陌生。2024年,食蛇龜與柴棺龜的生態服務給付上路,鼓勵農民友善耕作,讓瀕危原生龜類能有安全的棲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