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無家者受訓成導覽員 與遊客分享當地歷史人文
導覽帶著遊客走在倫敦知名的金融區金絲雀碼頭,仔細講解當地的歷史人文。這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觀光行程,只不過這位導覽員史蒂芬還曾經有個特殊的身分,那就是餐風露宿的無家者。
史蒂芬是自閉症患者,曾經因為和家人關係惡化來到街頭,一待就是3年。期間住過廉價客棧,也體會過惡劣的生活情況,直到在民間團體擔任導覽員,他才重拾自信,讓生活回到常軌。
街頭導覽員史蒂芬表示,「歷史上很多人住在廉價客棧裡面,我曾住過的青年旅館也是緊急的廉價客棧,所以我很能同理生活曾經非常艱困,現在也一樣。」
社會企業「看不見的導覽」專門訓練無家可歸的人導覽城市景觀,再將收入的6成分配給導覽員。許多人不只會解說歷史故事,還會介紹自己流浪的經驗,並且和遊客分享無家者的生活樣態。而正是因為獨特的生命經歷,他們反而更了解城市的角落。
「看不見的導覽」公關長卡絲丹恩說:「他們會帶你去無家者可能會睡覺的地方,他們會聊聊倫敦的公共和私人空間,用一種你也許沒有想過的方式,像是我們週邊的空間,是由誰擁有?是公共空間嗎?無家者受不受歡迎?」
倫敦街友的問題相當嚴重。調查指出,全倫敦有17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大多數人在不同的住宿點輾轉,更有大約1萬2千人露宿街頭。而無家者的人數在過去10年增長了50%,新冠疫情的陰影仍揮之不去,通貨膨脹的問題又雪上加霜,租屋市場不只租金飆漲,還供不應求,讓愈來愈多人被迫成為遊民。
卡絲丹恩表示,「你經歷無家可歸時,你會變得不如人,每天大家都無視你,你失去對生活的控制。」
無家者往往被社會當作隱形人來看待,甚至承受遊手好閒的社會污名,這讓他們更難找到工作和住所,最後只能周而復始地回到街頭。而像「看不見的導覽」這樣的活動,不只讓遊民有機會自食其力,更讓他們重新找回自尊心,相信自己也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