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性
-
台灣骨髓移植病床集中北部 民團籲調整南北資源分配
|生活台灣每年有數百名18歲以下病童需要骨髓移植,但全國病床數只有123床。一名病童家長恩碩媽媽今(21)日到立院分享長達6個月的就醫、等床過程,立委林月琴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呼籲衛福部重新檢視並調整南北資源分配。
-
三陰性乳癌僅能化療 國衛院聯手清大研發抗癌新藥
|生活癌症連續多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現在台灣抗癌藥物研發有重大突破,國衛院和清華大學聯手開發驅動蛋白KIF2C標靶新藥,為經過治療卻易復發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
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例攀升 醫團籲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生活抗生素抗藥性議題引起國際關注,臨床病患可能會因為抗藥性細菌發生「無藥可用」的窘境,感染管制學會與感染症醫學會今(7)日再度呼籲要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否則到了2050年,將面臨更多病患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狀況。
-
台灣獨創微生物製劑上市,本土光桿菌對抗葉蟎危機【獨立特派員】
|環境台灣在今年發表了全球第一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這支微生物製劑來自一支相當特別的本土菌種,它存活於線蟲的喉嚨裡頭,在黑暗中會發出冷光,即使菌死了之後,依舊有殺蟎的功效。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
-
農藥所研發21年推全球首支製劑 葉螨蟲害防治見曙光
|文教科技俗稱紅蜘蛛和白蜘蛛的葉蟎,是農民最頭痛的小型害蟲之一。一直以來,農民找不到有效的防治工具。台灣在今(2025)年發表了全球第1支對抗葉蟎的微生物製劑,從研發到技轉上市,總共歷經了21年的時間。這支殺蟎劑的效果不但媲美化學農藥,也沒有殘留的問題,微生物製劑更是氣候變遷下的新趨勢。
-
研究:新冠疫情濫用抗生素 死於抗藥性感染兒童3年遽增10倍
|全球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根據世衛組織等機構的數據推算,2022年全球有超過300萬名兒童死於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感染,其中以東南亞和非洲情況最為嚴重。專家指出,這項研究顯示,受到新冠疫情過度使用抗生素影響,因抗藥性感染而死的兒童,數量在3年內增加10倍以上。
-
研究:塑膠微粒提供細菌優良繁殖環境 助產生抗藥性更強生物膜
|文教科技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發現,塑膠微粒為細菌提供了優良的附著和繁殖環境,讓細菌能夠快速產生體積更大、抗藥性更強的生物膜。科學家擔憂,現今已幾乎無處不在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導致超級細菌更容易蔓延散播,特別是對充斥廢棄塑膠物的貧困地區,造成的影響將會更大。
-
出國自費攢流感藥? 醫界:莫亂食、會有抗藥性
|藝人大S因為流感來死亡,造成民眾驚惶。最近有人佇網路頂頭亂教講,出國進前愛準備去買流感專用藥物。今仔(初5)下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就召開記者會警告,愛民眾莫亂囤藥仔、亂食藥仔,才袂出現抗藥性。另外,國內逐家相爭注疫苗,根據疾管署統計,昨昏(初4)孤1日就注7.3萬筒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干焦賰9萬外筒。(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大腸桿菌污染食材使民眾染病 英美病例數超過400人
|全球大腸桿菌是引起人們嘔吐腹瀉等腸胃症狀的主要病因之一。2024年以來,美國與英國至少出現超過400個病例,其中至少1人喪命,還有10多人送醫救治。但是大腸桿菌又沒有適當的疫苗,造成人們必須與大腸桿菌共存。
-
陽明交大與榮總肺腺癌研究 新突破有助克服抗藥性
|生活肺癌是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肺腺癌是最常見的樣態。陽明交大、台北榮總團隊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NKX2-1,引發腫瘤細胞免疫細胞叛變,NKX2-1表現量的降低,和腫瘤惡化與不良預後有密切相關,研究的新突破有助克服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