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僅能化療 國衛院聯手清大研發抗癌新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癌症連續多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現在台灣抗癌藥物研發有重大突破,國衛院和清華大學聯手開發驅動蛋白KIF2C標靶新藥,為經過治療卻易復發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三陰性乳癌」被稱作乳癌裡最難纏的敵人,因為無法接受現行標靶治療,只能依賴傳統化療藥物像是紫杉醇等,但有40%以上患者會復發,也因後續產生多重抗藥性,導致患者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國衛院和清華大學聯手開發驅動蛋白KIF2C標靶新藥,為患者燃起新希望。
清華大學生醫學院教授王慧菁說明,「被紫衫醇破壞的微管因為KIF2C過量,表示它被校正回歸,細胞即使有紫杉醇存在下還是可以正常的分裂,本來對正常細胞是一個好的分子、糾察隊長,對於腫瘤細胞而言,我們反而不希望它工作得太好。」
王慧菁表示,KIF2C在細胞分裂中扮演糾察隊的角色,是克服化療抗藥性的關鍵因子,也可加強化療藥物的效果,未來不只可以用在三陰性乳癌,也可拓展到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及子宮頸癌,目前正在進行臨床前試驗。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謝興邦指出,「進到臨床試驗,如果到真正能上市,一般都要5年時間。我想差不多1年時間再補齊GLP的實驗室、GLP的實驗,大概就可以順利進入臨床實驗。」
學者表示,三陰性乳癌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化療復發率高,患者對化療藥物也愈來愈有抗藥性,急需針對抗藥性的標靶新藥,這項技術已申請台灣和美國發明專利,為經過標準治療卻復發、眼下沒有更好治療選擇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