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
教育部推國際產業人才專班 錄取人數僅招收名額2成
|文教科技促進國際生來台留學、畢業後留台工作,教育部和國發會113學年起,推動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由於企業選才慎重且華語門檻不低,以114學年度秋季班來說,錄取人數僅約招收名額的2成。不過今(21)日在私立大學校長會議中,有多校表示仍會提出申請。
-
帶著孩子來上班!如何打造育兒友善職場?【獨立特派員】
|生活面對少子化帶來的人才荒與社會超高齡化挑戰,企業的育兒友善措施勢在必行。無論是非營利組織的同事協力育兒模式,或是台灣港務公司透過設置教保中心、推行分段式彈性工時等系統性政策,皆證明職場支持是提高生育意願的關鍵。這些成功案例不僅讓員工能安心兼顧家庭與事業,更為企業自身帶來實質效益。當彈性工時、職代獎金、積極化假別等措施形成共識,企業正成為協力養育孩子的「村莊」力量,為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與想像。
-
歐洲商會發布2026建議書 呼籲台灣提升社會及能源韌性
|產經歐洲商會今(20)日發布「2026年建議書」,呼籲台灣政府強化社會、能源和通訊基礎設施韌性,對於少子化引發的人才短缺也要尋求長期解方。國發會回應,歐洲是台灣第三大貿易夥伴,政府會積極提升AI實力。
-
北科大成立B5G產業基地 蕭美琴盼助青年走進太空產業
|文教科技台灣第一顆自製衛星星系福衛8號,預計明(21)日在美國發射升空,另一方面,台北科技大學的B5G低軌衛星關鍵通訊模組產業人才與技術培育基地也在今日揭牌。
-
教育部核准台東大學設護理系 明年祭12萬元獎學金留才
|地方東部醫療資源相對西部缺乏,醫護人力也不足,尤其護理人才更缺,目前只有花蓮慈濟大學設有護理系。不過台東縣政府、台東大學和台東馬偕醫院向中央爭取,在台東大學籌設護理學系,教育部已經審查通過,明(2026)年開始招並以在地學生為主,特別獎助10到15名學生每年12萬元獎學金,把護理人才留在台東。
-
AI人才需求增長 人力銀行:75%企業願加薪
|產經2025年即將進入尾聲,展望明(2026)年的薪水,因為各行各業都在推AI數位轉型,人力銀行調查發現有7成5的企業願意為有AI開發技能的人才加薪,平均增幅9.5%以上。
-
教育部擬分級補助大專校院電費 有校長籲專款專用以培育AI人才
|文教科技教育部正研擬大專校院電費分級補助方案,依學校屬性、用電規模分9個等級,再依節電成果給予獎勵或追回部分補助款。對此,部分國立大學表達肯定,認為立意良善。不過為了國家科技發展,積極發展的AI科技可是吃電怪獸,建議教育部妥善分級,或是專款專用,以利培育AI、半導體專業人才。
-
「主權AI」成全球新戰略,台灣如何跟上腳步?【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在AI浪潮下,台灣面臨「主權AI」挑戰。由於中文語料多為簡體,台灣觀點恐遭邊緣化。國家隊發展TAIDE模型,以在地語料訓練,目標打造可信任的「台灣心」AI,已在公部門及教育應用中展現優勢。然而,台灣在算力、資金與基礎建設上與國際巨頭存在巨大落差。同時,「AI石油」資料的合法取得受著作權法規限制。產學界正透過「Taiwan Tongues」等計畫,積極共建本土特色語料。專家強調,台灣需持續強化基礎建設、培養人才,並聚焦解決本土問題,才能在全球AI競賽中維持競爭力。
-
รง. กัมพูชาแห่กลับบ้านทำไทยขาด รง. ต้องใช้ผู้อพยพเมียนมาแทน
|泰語新聞หลังเกิดการปะทะกันบริเวณชายแดนไทย-กัมพูชา แรงงานกัมพูชาจำนวนมากก็แห่กลับประเทศ รัฐบาลไทยจึงเริ่มอนุญาตให้ผู้ลี้ภัยตามแนวชายแดนไทย-เมียนมาเข้ามาทำงานได้อย่างถูกต้องตามกฎหมาย ขณะเดียวกัน ไทยยังเดินหน้าป
-
泰開放緬甸難民入境工作 緩解缺工問題
|全球今(10)日的全球缺工報導,要來看東南亞地區,泰國與柬埔寨兩國的邊境衝突,造成大量柬埔寨移工離境回國。因此,泰國政府開放泰緬邊境難民營的難民可以合法進入泰國工作,緩解2國衝突造成的勞動力缺口。另外,泰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的推動產業轉型,過往以代工為主的產業開始尋求中高階層人才,讓泰國產業界出現了高薪搶人才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