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教育部推國際產業人才專班 錄取人數僅招收名額2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促進國際生來台留學、畢業後留台工作,教育部和國發會113學年起,推動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由於企業選才慎重且華語門檻不低,以114學年度秋季班來說,錄取人數僅約招收名額的2成。不過今(21)日在私立大學校長會議中,有多校表示仍會提出申請。

鎖定國際生招生、輔導及管理,31所私立大學校院的校長與主管在私大校長會議交流。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8月率國際處同仁,拜訪捷克、波蘭和匈牙利的姊妹校,並在瑞士和瑞士教育集團的4所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備忘錄。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他們的意願很高,而且他們來了以後,當然也會有一點點獎學金、獎助學金之類的,這個沒問題。」

世新要把學校國際化的範圍拉到歐洲,直屬羅馬教廷教育部的輔仁大學,要以歐洲天主教的網路去拓展。

針對教育部和國發會113年起推動的國際新型專班,輔大和東海大學將延續113學年新型專班。

輔大校長藍易振回應,「還是要蠻努力的,因為這個境外專班畢竟來講的話,他的要求的話,有一些語言的需求。」

東海大學國際長廖敏旬指出,「雖然人數不多,但學生在過往這段時間,第1年的學習,其實學生的反饋都非常好,那企業的反饋也非常好。」

教育部次長朱俊彰指出,國際新型專班第1年,學校很努力招募到至少1500位學生,但錄取人數僅約占招收名額2成,還有調整與努力空間。

教育部次長朱俊彰回應,「為什麼到我們這邊,企業只願意出300個獎學金,問題在哪邊?第2個,這300位以外的學生到哪裡去了?我們學校有辦法說,如果沒有拿到企業的贊助,我們有沒有什麼機制,可以讓這樣的學生留下來?」

朱俊彰表示,私大希望招收國際生政策再鬆綁,有更多彈性,但若做不到讓國際生聽得懂,沒有好的輔導措施,就不會有招生和名額彈性,否則鬆綁會變成洪水猛獸。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