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
AI報告預測2027年發展趨勢 可能失控「將人類視為障礙」
|全球人工智慧日新月異,外界對於人工智慧的進展與趨勢,除了樂見其成,也有部分專家抱持著悲觀看法,認為AI將透過學習而衍生出凌駕人類的智慧,人類文明將會被超級AI掌控,最快可能2027年就會發生。專家提醒,在擁抱AI科技同時,也應該同步建立監管機制。
-
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正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環境!【獨立特派員】
|生活從飲用的礦泉水水瓶到外帶的咖啡杯與餐盒,從日常佩戴的口罩到呼吸的空氣,塑膠微粒早已滲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已被證實存在於自然環境、生物體、人體器官,甚至大腦中。隨著國際社會將於八月展開塑膠公約談判,面對塑膠微粒帶來的健康與環境挑戰,全球正處在行動與改變的臨界點。
-
布拉格動物園請出木偶鳥 照顧被棄小黃頭冠鷲寶寶
|全球布拉格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為了照顧被棄養的小黃頭冠鷲寶寶,煞費苦心用木偶假扮母鳥,陪伴雛鳥進食,目的是讓牠不要依賴人類。另外,紐西蘭有一隻寵物貓不抓老鼠,卻常把鄰居晾曬的衣服襪子帶回家,讓主人哭笑不得。
-
日本各地熊襲人事件頻傳 「防熊演練」教民眾自保
|全球熊出沒的事件最近在日本愈來愈常發生;官方統計今(2025)年的1月到5月,單單亞洲黑熊就有3700多件通報,是15年來最高紀錄。其實依照熊的習性,一般應該會待在食物豐富的山區,直到冬眠結束的初夏,不過今年早春開始,牠們就出現在村落裡。有專家認為可能跟前(2023)年秋天橡實歉收有關,熊吃不飽,就跑到民宅覓食。過程中有一些母熊被獵殺,牠們的孩子也沒有回到山上,就一直留在人類聚落附近。今年上半年,日本已經有40人因為遭到熊攻擊而傷亡;櫪木縣因此特地舉辦了防熊演習,教導民眾如何確保安全。
-
聖母峰成最高垃圾場 垃圾清運要靠無人機
|全球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每年都有大量登山客挑戰攀爬;因為地勢險峻,很多人下山時就把用完的氧氣瓶、吃完的食物和破損帳篷等垃圾留在山上。根據估計,山上已經累積50噸重的垃圾。尼泊爾一家科技公司,就利用無人機把物資運上山,再把垃圾帶下山,短短3個月,他們就清除1噸的廢棄物。
-
從台灣划獨木舟跨越黑潮抵日 學者還原南島民族遷徙海路
|全球日本沖繩的與那國島與台灣往來歷史悠久,學者研究指出,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台灣到與那國的海路可能就是南島民族遷徙日本的途徑。2019年實驗以獨木舟成功航行,加上電腦模擬,證實這段海域在當時具備可行性。
-
英新創公司推骨灰人工魚礁環保葬 每座要價15萬台幣盼明年上市
|文教科技英國新創公司「Resting Reef」近期推出新的環保葬模式--把往生者骨灰製成人工珊瑚礁,協助海洋復育。該公司表示,先前在印尼峇里島試驗的寵物骨灰紀念魚礁,成功將該區域的魚類多樣性提升了14倍,目前正在申請許可,期望明年可在英國建造首座人類骨灰魚礁區,初估費用約為每座魚礁3900英鎊(約新台幣15.6萬元)。
-
小台灣黑熊墜落南橫公路死亡 台東林保分署籲防人熊衝突
|生活南橫公路霧鹿路段8日下午,被路過的民眾發現一隻小黑熊墜落馬路死亡,通報台東林保分署將小熊遺體送到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獸醫生研判這隻小熊大約出生1到2個月,是目前發現最小個體的台灣黑熊。台東林保分署表示,前往處理的員警還發現峭壁上有母熊徘徊。專家表示,母子熊出現,表示有穩定族群在更靠近人類居住的地方,住在山區的民眾要多小心人熊衝突。
-
泰國野象闖店覓食 專家籲友善驅離防人象衝突
|全球泰國發生野生大象闖進雜貨店搶劫,吃掉大約台幣900塊錢的零食,然後悠哉離開。雖然爆紅影片網路傳開,卻也凸顯野生大象因棲地減少,頻頻闖入人類社區找東西吃,人象衝突議題再度受到關注。
-
人類以鯨骨製作工具 科學家指可追溯至2萬年前
|全球歐洲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早在將近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會利用鯨魚遺骸的骨頭來製作工具,比過去的紀錄足足早了1萬多年。也證明鯨魚與海洋資源,對於古人類的生活有更大的經濟與實用價值,不過也因為海平面上升,許多沿海生活的遺跡都被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