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從台灣划獨木舟跨越黑潮抵日 學者還原南島民族遷徙海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沖繩的與那國島與台灣往來歷史悠久,學者研究指出,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台灣到與那國的海路可能就是南島民族遷徙日本的途徑。2019年實驗以獨木舟成功航行,加上電腦模擬,證實這段海域在當時具備可行性。

2019年7月初,在台灣東海岸的艷陽下,5位參與實驗航行的日本團員,在岸上台灣原住民的歌聲中,划著獨木舟航向太平洋。

主導這次實驗計畫的是日本的國立科學博物館,由東大考古學者海部陽介主持,目的是驗證以3萬年前的科技水準,有無可能靠著獨木舟從台灣航行到沖繩。

根據1995年版的日本百科全書My Pedia,日本人的祖先主要從3個方向移民到現在的日本境內,包括由庫頁島前往北海道的「北方路線」、由朝鮮半島前往九州的「西北路線」,還有就是從台灣等地前往沖繩的「南方路線」。

東京大學考古學者海部陽介認為,從沖繩的出土文物可知,當地至少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日本東大總合研究博物館教授海部陽介表示,「沖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他們是怎麼到那邊的?那是個沒什麼先進航海科技的時代,光靠化石研究無法知道古人怎麼移民,沒有自己實際走一趟就無法了解,這就是本次實驗航海的發想起源。」

沖繩縣所屬的「與那國島」位於日本最西邊,也是距離台灣最近的領土,天氣狀況許可時,蘇花沿海跟與那國島的民眾可以用肉眼看到對方土地。

根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說法,實驗航行從2017年就開始嘗試,一開始以竹子等材料建造船筏,結果都歸於失敗,最後決定以整棵樹木製作獨木舟,才讓計畫得以持續。這種獨木舟確切的起源年代目前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史前人類已經有能力製作。

海部陽介指出,「獨木舟算是當時的尖端科技產物,就好比現代的太空船或深海小潛艇,是人類當時科技的新境界,也就是當時科技已進展到那樣的程度。」

為了克服台灣與沖繩之間號稱東半球最強大洋流的黑潮,研究團隊選擇從台東縣長濱鄉的烏石鼻海邊出發,花了45小時又10分鐘,航行225公里抵達與那國島。

海部陽介認為,史前人類的跨海航行,通常會從看得見目標的地方出發,而烏石鼻北邊100多公里的花蓮縣新城鄉,也就是原住民所稱的「太魯閣」才符合條件。但基於安全考量,研究團隊選擇從烏石鼻出發。

學者強調,只靠一次的實驗航行不足以成為科學證據,因此幾年來透過電腦模擬,假設台東烏石鼻和花蓮新城兩個不同的出發地點,在強弱不等的黑潮洋流之下,最後做出的結論是,史前人類的確有能力靠著獨木舟進行跨海移民。

日前由海部陽介撰寫,刊登在美國《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舊石器時代的技術,人類只能從台灣前往與那國島而無法返航,顯示當時移民的決心堅定。

至於從沖繩來到台灣所需的航海科技要到新石器時代,也就是距離今天1萬年到2000年前才出現。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