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
牛比人多的日本小鎮 發展太空港航向宇宙【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北海道太空港(HOSPO)從40年前開始建置,基地的所在地大樹町是以畜牧業及漁業為大宗。居民形容,大樹町是牛比人多的小鎮,看似與太空關聯不大,但其實已經有業者跨域合作,將乳牛的排泄物轉化成火箭發射的燃料。大樹町也竭力連結太空產業,從飲料販賣機、飯店、國道休息站等都有「宇宙」的元素。在地企業希望透過太空港這項產業亮點,為小鎮帶來更多人才跟人流,一同享受發展紅利。
-
全球新增發電量7成來自綠電 聯合國:成本已比化石燃料低
|全球聯合國近期公布2份有關再生能源的最新報告,其中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增加的發電量中,有超過7成來自風力、太陽能及其他綠色能源。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去(2024)年全球最便宜的3種電力來源均由再生能源包辦,且風力發電成本甚至可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還低53%。
-
芬蘭極圈永晝及低溫成優勢 助提升太陽能發電效率
|全球太陽能板通常要放在陽光多的地方才有效益,但有人想到,一年只有一半有陽光的芬蘭北部,其實因為陽光密集、積雪反射強而且氣溫低,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優勢,設置光電園區,效果不一定輸給其他地區。
-
和平電廠北側擬設海洋溫差發電 環評初審決議補正再審
|環境發展再生能源,除了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和平電力公司打算在和平電廠北側,推動海洋溫差發電計畫,將設置裝置容量6.4MW的發電機組。開發單位表示,海洋溫差發電不受限天候,可24小時發電。案件上午在環境部進行環評初審,不過當地居民憂心,加上原有電廠,會對當地帶來更大衝擊。
-
和平電廠擬推海洋溫差發電 村民憂綠帶功能消失
|地方發展再生能源不只是靠風力跟太陽光電,和平電力公司現在也打算在和平電廠北側推動「海洋溫差發電」的計畫,規劃裝設6.4MW的發電機組,還要鋪設全長約3公里的輸電電纜。但今(11)日的環評初審中,和平村民表達擔憂,怕對當地帶來更大的衝擊。
-
嘉義2滯洪池光電板被颱風掀翻 專家:受損規模對發電影響不大
|產經丹娜絲颱風襲台直撲嘉義縣布袋鎮,布袋新塭及義竹東後寮滯洪池,數百面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掀翻、破裂,引發民間團體擔憂,破碎光電板有汙染水體生態的風險,呼籲政府盡速清除善後。經濟部能源署也特別聲明,受損規模約15MW(Mega Watt),呼籲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整體災情。
-
颱風時421座離岸風機持續發電 台電:風速過高會啟動保護機制
|生活丹娜絲颱風橫掃西南部沿海,也有光電場受損嚴重,矗立在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力機組呢?經濟部能源署表示,颱風來襲時,421座離岸風力機持續發電,部分風場發電量達9成以上,不過台電表示,風速過高時,離岸風機會啟動預防性保護機制。
-
6藍委批政府無視2028無煤中火決議 綠營質疑轉移罷免焦點
|政治立法院日前通過在野黨團提出的「2028無煤中火」決議,今(24)日6位國民黨台中市立委在立院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不要持續犧牲中部人的健康。而台電日前指出,中火無煤是最晚會在2034年底達成;若要提早到2028年,恐怕出現供電缺口、造成全國電力系統癱瘓,認為不具可行性。
-
立院通過「2028無煤中火」 為何台電認定不可行?原本如何規劃減煤?
|產經立法院日前通過「2028無煤中火」提案,但台電回應,原本規劃2034年達成無煤目標,若提前至2028年可能會癱瘓電力系統。為什麼立院要提案推動2028年中火無煤?台電為何認定此一目標不可行?台灣目前減煤進度如何?「核電歸零」後,全台電廠發電量占比出現什麼變化?
-
立院通過2028中火無煤 台電董事長:不具可行性
|環境台灣成為非核家園,但中火屢屢被質疑火力全開,立法院先前通過2028年中火無煤決議,但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9)日回應,中火無煤是台電既定計畫,規劃是2034年達成,要提前到2028不具可行性。不過台中市環保局呼籲台電正視減煤行動,市府也會透過各種管制手段減少中火生煤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