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9/13凌晨起拆除公館圓環 公車專用地下道同步填平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交通局今(27)日宣布,公館圓環確定將於9月13日凌晨動工拆除,並改為正交路口。至於原本的公車專用地下道,交通局表示,在考量工期及交通紓解情況下仍會填平,但會保留大客車專用道並改為平面型式。
台北市交通局27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公館圓環確定於9月13日凌晨起動工拆除,並改為正交路口。
台北市長蔣萬安是在今(2025)年3月時曾宣布拆除公館圓環計畫,但由於公車專用地下道規劃將同步填平,且未提出施工黑暗期與拆除後的相關計畫而引發爭議,一度改為暫緩實施。
根據交通局發布的新聞稿,未來公館圓環改為正交路口後,將透過車道配置、號誌控制等方式分離車流、簡化行車動線,並以縮小路口方式,大幅縮減行人穿越路口距離、增加行人步行面積,評估改善事故潛力可達6成以上。
至於公車專用地下道部分,交通局指出,考量工期及交通紓解仍需將其填平,但會保留大客車專用道並改為平面型式。包含現行福和橋及基隆路公車,之後都將規劃進入羅斯福路平面公車專用道。
針對先前外界建議的「圓環標線改善」方案,北市府表示,有將相關方案送審,但經比對外國案例,並對公館圓環路口的流量、高機車占比、特性差異等進行評估後,認為標線改善方案的潛力僅5至12%,且目前路口已有畫設出口導引線,但汽機車駕駛的越線率仍逾5成,在標線改善方案的成效有限情況下,判定為無須試辦。
對此路權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指出,導引線無法發揮預期效果,是因為北市府僅在「出環」時劃設導引線,「入環」時卻沒有,導致用路人不知如何選擇車道,直到出環時才發現車道錯誤,只能硬切出去,批評北市府導果為因,且不尊重地方居民意見和用路需求;拆除圓環後的規劃亦不符合科學原則,除浪費公帑外,還將影響公車使用者的權益,使交通更加壅塞。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