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美國關稅恐衝擊藥品 醫籲建缺藥風險分級清單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下一波關稅調整可能鎖定藥品,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健保收載藥品中,從美國進口有177項,1年約占健保費支出的10%。醫界擔心,如果製藥成本變貴,售價也會提高,造成廠商無利可圖,藥品有可能退出台灣,導致缺藥。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呼籲,政府應建立缺藥風險分級清單。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癌症用藥都是高單價藥品,呼籲即使漲價也不能影響患者的用藥權。

美國關稅戰持續延燒,近期傳出藥品可能是下一波加徵關稅項目,衛福部長邱泰源15日在立院受訪指出,如果有進口藥品漲價會透過成本分析,健保署會依照規定申請調價,不會影響藥物進口。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有可能在這個部分會漲價的,我們都做好最好的準備,藥價調整的因應,還有缺藥的平台的一個靈活性,來保障我們國人用藥的充分跟安全。」

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健保收載藥品品項,從美國進口有177項,1年約占健保藥費支出的10%。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呼籲,政府應該建立缺藥風險分級清單,加速扶持本土學名藥和國產高階藥品的生產能力,針對特定關鍵藥品也要比照疫情後啟動健保彈性支付。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如果藥物的成本在美國本土,一旦藥物價格上升以後,他一定是先供應他們美國自己本土的患者去使用,像我們本身市場是比較小的,有可能成為美國這個藥商被犧牲的對象的可能性。」

醫界指出,關稅可能影響的藥品類型包含高價專利藥,例如標靶藥或免疫療法藥物,再來是仰賴中國或印度原料藥的藥品,像是降血壓藥或抗生素等學名藥。另外,包含罕見疾病藥品或是高階麻醉藥,也可能遭受關稅衝擊。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目前健保所繳的費用,整個支付上已經非常地辛苦,如果藥物這個部分再漲價的話,健保不漲價我覺得非常地困難。」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提及,「癌症用藥有一部分其實還是在自費的狀況,因為每一種癌別他使用的狀況不太一樣, 包含劑量或什麼的,但是1個月十幾萬可能是跑不掉的。」

因應美國可能針對藥品加徵關稅,藥師公會全聯會呼籲,政府應該要比平常多備一到兩成的藥。癌症基金會呼籲,萬一藥品真的調漲,也不應影響患者的用藥權。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