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看護申請勞動部9月修法 擬放寬3類對象免巴氏量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長者照護需求大增。勞動部研擬9月修法,放寬外籍看護的申請標準,包括80歲以上有長期就醫紀錄、失能不可逆者和偏鄉長期就醫失能者,這3類人可免巴氏量表評估就能申請外籍看護,預估有5.5萬人受惠。但外界憂心,一旦外籍看護的申請需求大增,恐導致看護傾向選擇照顧輕症患者,排擠中重症患者需求。民團也建議依照護程度,建立外籍看護不同的薪酬制度。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國內長者照護需求也跟著增加。勞動部研擬9月修法,放寬外籍看護的申請標準,新增80歲以上的長者、有長期就醫紀錄者、失能不可逆特定病症者,或是具有偏遠地區醫療診所長期就醫紀錄失能者,免巴氏量表評估就能申請外籍看護,預估會有5.5萬人受惠。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明,「如果朝這個方向來去做,適用對象放寬的話可能包含要怎麼樣去做認定,或者是評估的方式,然後實務上要執行需要檢附什麼樣的文件,這個部分我們建議可能需要請勞動部找醫界相關團體進行溝通。」
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張馨方表示,「其實巴氏量表的分數高低,只是讓衛生局或者是說讓醫師去知道說,這個患者的功能大概的公定標準是到哪邊。那實際上到底它符不符合申請外傭,大概還是要配合相關政府的政策來進行。」
巴氏量表是長照家庭是否能申請外籍看護的關鍵,對於80歲以上開放免評,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指出,將增加53萬潛在雇主,恐引發搶工;也有部分聲浪憂心,未來申請看護的需求大增,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很可能導致外籍看護「棄重擇輕」,偏好選擇輕症患者,對中重症造成排擠效應。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認為,「為什麼醫師評估巴氏量表都有滿大的壓力,是因為說太多的家庭都有需要,所以我想這個本身並不是排擠效應,而是說我們整體照顧的需求量太大。」
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意森回應,「放寬(申請標準)之後要怎麼去讓看護工,會願意待在所謂的重症,或者是照護需求比較高的地方,那我們是建議是以不同工不同酬,給薪要有差別。」
民團也建議,政府應該依照護程度建立外籍看護不同的薪酬制度,再給予重症、經濟弱勢的家庭適當的薪資補貼,減輕經濟負擔。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