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專用時相、早開時相是什麼?北市設立622處六都最多

當行人專用時相亮起、行人穿越馬路時,所有車輛不得通行。(圖/美聯社)
台南一對母女8日穿越路口時,於斑馬線上遭汽車撞擊,造成3歲女童身亡、母親重傷;交通部長王國材指示各縣市加速推動行人專用時相,保護行人安全。行人專用時相、早開時相是什麼?能有效改善「行人地獄」的交通安全問題嗎?

去(2022)年底,台灣交通亂象登上國際媒體《CNN Travel》,被指稱「行人地獄」(living hell traffic)。

儘管立法院4月14日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針對汽車駕駛不禮讓行人加重罰則,人車爭道意外仍層出不窮。

對此,交通部發函各縣市,要求短期內盡快推動行人專用時相,以保護行人安全。

行人專用時相、早開時相是什麼?

「時相」(phase)為交通專有名詞,指的是綠燈時可通行的車流方向;一個綠燈週期(cycle)間可有多種車流組合,由常見的「多時相號誌」規範。

而「行人專用時相」(Pedestrian Scramble)常設立在交叉路口,路口各方向的行人綠燈會同時亮起,行車號誌則呈紅燈不得通行。期間行人能以直行、對角線等方向穿越路口,不需與任何轉向的車輛爭道,藉以確保安全。

「行人早開時相」(Leading Pedestrian Interval)則是在車用綠燈亮起前,提前3至7秒供行人穿越馬路。此設計能提高行人能見度、減少人車爭道;美國全國城市交通官員協會(NACTO)更指出,能使事故率降低60%。

六都設置情形如何?

據各縣市交通局資料,六都以台北市229處設立行人專用時相、393處設立行人早開時相最多;台南市則分別有42處及15處設立,總數排名六都之末。

專用早開時相能解決問題?

針對交通部力推行人專用與早開時相,民眾黨立委邱臣遠直指,燈號確實是目前可行且成本最低的方法,但若欠缺整體規劃,恐衍生更多問題。

邱臣遠呼籲交通部協助地方政府評估可行方案,包括視人車流量多寡,或依學校周遭優先設置等配套措施;喊話中央勿將責任推諉地方,而是先給予試辦期,評估效益後再滾動調整符合各地的施行方式。

且除設置專用及早開時相外,邱臣遠認為在重大路口劃設「Z字型斑馬線」與「行人避車島」,並且加深用路人道安觀念及教育,才能避免類似意外一再發生。

Z字型斑馬線是一種兩段式穿越道,行人穿越第1段車道後在庇護區轉彎,通過第2段道路前視現正好面向來車,降低事故風險。行人避車島則是直接在穿越道中央劃設庇護島,除保護行人外,也可避免駕駛「切西瓜」轉彎。

Z字型斑馬線。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