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
南極海底生物豐富 英國利用AI快速辨識
|全球南極的海底藏著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但是要一隻一隻人工辨認,實在太麻煩。英國的研究單位最近引入AI,讓原本要花好幾個小時辨認的海底生物影片,短短幾秒之內就一清二楚。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巴西嚴打黃牛 大型場館觀賽須臉部辨識
|全球在台灣舉辦演唱會的國際藝人愈來愈多,每次門票一開賣就秒殺,這時候,大家最氣的就是大量搶票、牟取暴利的黃牛。而在南美洲的巴西,最熱門的足球比賽,黃牛也很猖獗;官方為了杜絕亂象,規定在大型場館舉辦的比賽,觀眾買票時必須提供照片,進場時直接掃描臉部特徵,確定是本人才能入場,讓黃牛無用武之地。
-
彰化廢葡萄藤轉化為環保燃料 年產值可望突破2.4億
|地方彰化溪湖和大村是國內主要的葡萄產區,而每年修剪後的廢棄枝條,大約有6000噸。現在可透過高溫碳化過程轉化成為生物炭,不僅可用於園藝、也可成為環保燃料,造就了碳循環經濟。農水署和製作業者估計,年產值可望突破2.4億,也解決農業剩餘資材的問題。
-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雨後花開 罕見景象吸引上萬遊客
|全球在全球最乾燥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平常寸草不生,但只要冬季降雨夠多,就會出現短暫花季,這樣的奇景不但吸引上萬名遊客,也成為生態與氣候研究的重要地點。
-
英國發現恐龍足跡達200公尺 遠古世界樣貌重現眼前
|全球恐龍約莫在6600萬年前從地表上消失,為何會大規模滅絕至今仍是個謎,而牠們的足跡有時候就藏在我們的生活週遭;英國古生物學家今(2025)年夏天就在牛津郡一處砂石場,發現一串長達200公尺的恐龍足跡。
-
歐申根EES上路 採電子生物辨識登錄非歐盟旅客
|全球歐洲申根區國家的數位出入境系統12日正式上路,它的做法是在兩國邊境以電子生物辨識技術,登錄非歐盟公民的資料,這個新系統是採取分階段上線的方式,預計在2026年4月10日全面啟用。第一天的狀況有民眾覺得還好,只花了2、3分鐘而已,但也有非歐盟公民抱怨,塞車就是因為這個系統。
-
英企3D列印「水下棲息艙」 可在百米深海裡停留7天
|全球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海洋覆蓋了大約70%左右的地表面積,有1家英國的海洋探索與科技公司,則以3D列印做出了1款水下棲息艙,準備從今(2025)年年底開始,要開啟人類在海中長時間居住的新時代。
-
EES入出境系統10/12啟用 非歐盟旅客首入境需生物辨識
|全球連假如有安排前往歐洲旅遊的民眾得注意,歐盟公告,10月12日起將啟用新的數位「入出境系統EES」,非歐盟公民的旅客在首次入境時,必須掃描護照、指紋以及拍照,且回答旅行相關問題。外交部建議國人赴歐旅行前,注意歐盟及申根區國家官網公告,並多預留出入境所需時間,而給予我國自動通關待遇的義大利及德國,也必須先登錄EES,才能通關。
-
中山大學發現黑潮「珍奶效應」 解密海中營養鹽傳輸機制
|文教科技中山大學最新研究顯示,南海深海中的營養鹽,會透過海中的湧升流與內波,加上黑潮上湧的連續作用,向上翻攪到淺層,再透過黑潮輸送至東海,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東海成為全球最具生產力的漁場之一。研究團隊形容,此作用就像奶茶杯底的珍珠因攪拌而浮起,因而將其命名為「珍奶效應」,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