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
研究:極端高溫催人老 危害不輸菸酒
|全球全球暖化讓夏季高溫屢創新高,酷熱不僅可能引發中暑、器官損傷甚至死亡,包括德國、美國和台灣的研究,都顯示熱浪會導致人體細胞受損,進而提早老化,危害程度不下於抽菸和喝酒。專家提醒,要避免長時間曝曬,並透過均衡飲食與運動,提升耐熱力,才能降低風險。
-
中國長江受污染 江豚、中華鱘生存岌岌可危
|全球中國的長江孕育著數百種魚類,但受到污染及船隻活動等影響,原本江中特有的白鱀豚已經消失,現在江豚和中華鱘也岌岌可危, 目前保育專家正透過人工培育,希望挽救這些生物,並建議人類活動必須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
NASA發現火星「豹紋岩石」 科學家:或為生命活動跡證
|全球火星上可能確實存在過生命,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10日宣布,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在火星耶澤羅隕石坑的古老河道岩石中,發現可能與遠古微生物相關的豹紋與罌粟籽斑點結構。科學家推測,這或許是30億年前生命活動留下的跡證。研究團隊形容這是迄今最有力的候選樣本,但仍須送回地球實驗室進一步分析。
-
高雄海洋奇珍園傳熄燈 業者:跟市府協商溝通續約
|地方高雄澄清湖海洋奇珍園,是許多高雄人的共同回憶,但這座有軍事歷史和海洋生態教育的場館,傳出可能在年底熄燈。業者回應,目前還在跟市府協商溝通續約,以免館內生物受搬遷之苦。
-
-
美國家公園設「機器兔」 誘捕外來種緬甸蟒
|全球現在的機器人很少能讓人類誤以為真,但要騙過蛇的眼睛應該沒有問題。佛州一處國家公園裝設了機器兔子,想要誘捕破壞生態的外來種緬甸蟒。不只外觀同樣毛絨絨,還配上活兔子的溫度和氣味,希望能吸引蟒蛇的注意。
-
台日跨國合作發現日本新種球狀蟑螂 台灣中部山區也有分布
|文教科技由日本與台灣學者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近期在比對台日兩國的球狀蟑螂樣本後發現,原本被認為只有一種球蠊,其實之中夾雜了全新的物種,並將其命名為蓬萊球蠊。這個新種蟑螂除廣泛分布於沖繩外,鹿兒島、台灣中部山區等地也都能見到其蹤影。
-
研究揭高溫加速人體老化程度 連兩年遇熱浪增12天生物年齡
|生活一份針對2.5萬名台灣人健康數據進行分析的最新研究發現,熱浪會導致人體加速老化,當成人連續2年內暴露在熱浪環境下時,生物年齡會因此增加約8至12天;若是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生物年齡增加程度甚至可達33天。
-
3公尺長鯨鯊台東擱淺亡 死因仍待解剖
|生活被列為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鯨鯊,又俗稱「豆腐鯊」,今(24)日上午在台東有釣客發現長度超過3公尺的鯨鯊擱淺死亡,已經通知相關單位協助處理。學者分析,依照鯨鯊澎起的皮膚來看,應該已經死亡有一段時間,不過確切死因仍要待解剖後進一步釐清。
-
科學家培育抗暖化珊瑚礁 盼生態系統永續
|全球人類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暖化,各地的海洋過去幾年溫度不斷升高,珊瑚在高溫海水壓力下大量死亡白化,已蔓延到全球84%的珊瑚礁。科學家正積極研究,希望能培育出更能對抗暖化環境的珊瑚礁,不要讓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從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