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
台美團隊研究肺腺癌 證實亞硝胺突變為全球共同現象
|生活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中研院研究團隊進行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攜手美國研究團隊,近期完成首次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證實亞硝胺等環境致癌物是全球致病共同現象,而不同性別對不同環境致癌物的耐受性不同,惡性癌化路徑也有一些差異。
-
彰化火葬場環評會議 自救會和環團與警方爆衝突
|地方彰化縣火葬場選址爭議延燒,今(27)日縣府舉辦兩場環評前置的公開會議,反火葬場自救會與環團共600人到場,與維持秩序的警方爆發數波衝突,至少3人受傷。自救會要求撤案,但縣府強調,會連同民眾意見與環評書送進環評會議審議,若通過就會興建。
-
國衛院肺腺癌研究新發現 關鍵蛋白DUSP22阻腫瘤發展
|生活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的首位,最常見的亞型是肺腺癌與多種基因異常有密切關係,過去臨床治療未得預期效果。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腺癌類型有一種DUSP22的蛋白,如果它大量表現,癌細胞生長會顯著受到抑制,進一步阻止腫瘤發展,為未來精準標靶治療提供嶄新方向。
-
未吸菸罹肺癌躍居全球第5大癌症死因 世衛研究推測與空污加劇有關
|文教科技根據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數據,從未吸菸卻罹患肺癌者已成為全球第5大癌症死因。一項最新研究分析,2022年全球新增248萬例肺癌,其中約20萬例與空氣污染相關,且病例數主要集中於東亞,尤其是中國。此外,肺癌患者的性別差距也被發現正在縮小,研究推測與吸菸率下降、空氣污染增加有關。
-
醫病團體籲健保納Exon 20標靶藥 照顧肺癌罕見基因變異患者
|社福人權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其中又以肺腺癌發生率最高,最常見的就是EGFR基因突變所導致,醫界及病友團體1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健保署能開放給付EGFR變異家族中,罕見基因變異「Exon 20」的對應標靶藥物,避免「同病不同命」的感概。
-
陽明交大與榮總肺腺癌研究 新突破有助克服抗藥性
|生活肺癌是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肺腺癌是最常見的樣態。陽明交大、台北榮總團隊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NKX2-1,引發腫瘤細胞免疫細胞叛變,NKX2-1表現量的降低,和腫瘤惡化與不良預後有密切相關,研究的新突破有助克服抗藥性。
-
肺癌第3代標靶藥泰格莎 10月起擴大給付擴及3B期患者
|生活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為了提升肺癌存活率,健保署預計從10月起擴大給付肺癌晚期第3代標靶藥物「泰格莎」,適用對象從第4期擴及到第3B期,預估1年新增4千人受惠,每人每年節省藥費約115萬元。但健保藥費支出將達80億,將刷新健保史上單一藥品年支出最高紀錄。
-
對抗肺腺癌近12年 部落客星希亞離世粉絲不捨
|社會罹患肺腺癌的部落客星希亞,十多年來一路樂觀分享自己的抗癌過程,不過昨(21)日她的臉書公布星希亞離世的消息,也讓許多粉絲感到不捨。醫生表示,肺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早期並不容易發現,像星希亞這類不菸的女性,也可能是和基因或遺傳有關係。
-
榮總研究發現肺癌家族化趨勢 發生比例高於重度吸菸者
|生活肺癌不僅是國人10大癌症頭號殺手,且有家族化趨勢。台北榮總公布最新研究,肺癌患者當中,具家族病史的比例比重度吸菸者還高,顯示肺癌發生率與家族史息息相關,尤其是一親等家人,例如父母或子女罹患肺癌,風險就更高。目前國健署免費提供高風險族群2年做1次肺癌篩檢,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
-
肺癌晚期雙標靶藥納健保給付 估可為患者減少百萬支出
|社福人權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之冠,當腫瘤轉移到腦部時,存活期就僅剩數個月,晚期肺癌治療一直是臨床上一大挑戰。不過從今(2024)年3月起,健保正式將晚期肺癌雙標靶治療納入給付,條件包括無法手術切除、腦轉移等,臨床證實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達1年5個月,預估可為患者節省上百萬元的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