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因肺腺癌病逝,目前肺腺癌被醫界推測可能和空汙、油煙等環境因素有相關。近期研究也發現,具肺癌家族史民眾有2%比例也會罹患肺腺癌,因此建議長期吸菸的民眾,若出現久咳不癒或有肺癌家族病史者,應考慮每2年進行一次肺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衛福部公佈舊年國內10大死亡原因的統計,癌症連續40年排佇第一名,其中肺癌已經連續18年攏排頭名。醫師也提醒民眾愛定期健康檢查,特別親像肝佮腰尺,若無深入檢查,是真僫發現有問題。除了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也攏是前幾名。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1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衛福部國建署宣布7月起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標靶藥物為治療癌症的希望,北榮與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首度將RNA剪輯技術用來治療肺癌,並在動物實驗中成功減緩癌細胞發展速度。此外,這一治療方案不會造成抗藥性,可說是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接種新冠疫苗意外發現罹患癌症,高雄一名老先生,去年接種第1劑莫德納,但打完後卻很疲倦、不舒服,原以為是疫苗副作用,就診後竟發現得肺腺癌,趕緊治療,慶幸被打疫苗救了一命。
近年來台灣吸菸人口逐漸下降,但肺癌的發生率卻依然逐步上升,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一直是學界研究重點。國研院建構了研發服務平台,為產學界提供大數據、AI等科研技術來支援研發,並首度徵選出亮點成果,其中有團隊,利用平台資源,解析不吸菸肺癌的成因和進展;除此之外,還有基因工程、電晶體、類神經網路架構等研發領域。
根據世衛組織的研究數據顯示,過去20年以來「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但在2020年卻首度被「乳癌」超越。以台灣而言,女性癌症的發生率也是以乳癌最高;雖然說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有90%,但只要一轉移,存活率就會下降到30%以下。中研院團隊發現了一項乳癌增生和移轉的機制,首次觀察到癌症的蛋白質會動態變化並影響癌症病程,相關研究可望協助臨床診斷和治療。 世衛組織發布2020年的癌症負擔數據,乳癌
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仍高居首位,其中肺癌更是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現在有研發團隊研發出新的篩檢技術,以尿液檢驗,成為全球第一個在10天內,就可以知道罹患肺癌情況。 公開分子檢驗,以及實驗室檢測的過程,投入肺癌早期篩檢技術的研發團隊,讓外界一探實驗室全貌,由於201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仍舊高居首位,肺癌更是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研發團隊率先以尿液檢驗,再結合X光的檢查結果,讓醫師更快速判斷肺癌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