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衛院肺腺癌研究新發現 關鍵蛋白DUSP22阻腫瘤發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的首位,最常見的亞型是肺腺癌與多種基因異常有密切關係,過去臨床治療未得預期效果。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腺癌類型有一種DUSP22的蛋白,如果它大量表現,癌細胞生長會顯著受到抑制,進一步阻止腫瘤發展,為未來精準標靶治療提供嶄新方向。

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首位,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見亞型占4到5成,不過臨床治療方法有時無法得到預期效果。國衛院研究團隊透過美國肺腺癌資料庫大數據,發現如果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導致的肺腺癌,有一種蛋白DUSP22扮演關鍵角色,在動物實驗也獲得證實。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林文傑副研究員說明,「扮演守門員的角色,有一點像阻止這個癌化的訊息持續活化。」

肺腺癌成因多種,若用相同治療方式不會得到一樣效果。研究團隊指出,在動物實驗中剔除DUSP22蛋白腫瘤長得更快、存活時間變短,因此將來可以針對EGFR受體突變、DUSP22蛋白缺白的病患進行更有效的標靶治療。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林文傑副研究員指出,「台灣肺腺癌的亞型,EGFR的突變非常顯著,尤其在亞洲女性、非吸煙者的患者裡非常顯著。」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謝世良主任表示,「這個發現對於我們將來要從精準角度醫學的角度,提高治療癌症的治癒率會有很大的幫助。」

DUSP22蛋白缺乏,無法抑制癌細胞增生的機制,是否適用於其他突變的肺腺癌病患?國衛院表示需要擴大研究,希望有更多腫瘤科醫師來合作。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