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
-
阿富汗再發生規模6.2地震 累計逾2200人亡
|全球阿富汗東南部4日晚間再度發生強震,英國《衛報》報導指出,這是最近幾天以來第3起強大地震,規模6.2、深度10公里。從31日發生規模6強震至今,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200人,重災區庫納爾省有村莊98%被毀或受損。
-
格陵蘭冰下湖泊向上推擠 冰層裂解、地下水噴發加速融冰
|環境格陵蘭不僅成為國際政治焦點,也受到科學界關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指出,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發現,北部冰層下方藏有巨大湖泊,10年來湖水向上推擠,導致冰層開裂、地下水湧出,並且侵蝕冰層。科學家認為,這有助釐清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的關聯。
-
俄8.8強震全球史上第6強 專家:餘震可能與主震相當
|全球發生在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外海的強震,是1952年以來當地最強的地震,也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的第6強震。雖然震央附近地處偏遠、人口稀少,沒有造成太多傷亡,甚至沒有帶來巨大災害,但專家警告,像這種有巨大地殼斷裂的地震,未來餘震的規模有可能與主震相當,甚至可以持續好幾年或數十年。
-
中央大學設台灣極地研究中心 赴北極帶回第一手氣候變遷資料
|文教科技台灣的極地研究又跨出一大步,由中央大學成立的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去(2024)年夏天前往北極,進行海中懸浮微粒等研究,再將第一手資料帶回台灣分析,掌握環境和氣候變遷的重要資料;近期還成功申請加入北極大學聯盟與國際極地研究社群,建立合作關係,也做好科研外交。
-
「生物質號」衛星升空 3D測繪森林記錄碳儲存量
|全球歐洲太空總署日前發射1枚新的地球觀測衛星「生物質號」,它的特殊雷達能穿透濃密的樹冠,掃描地球上每一片森林,記錄碳儲存量與森林結構,為氣候變遷提供關鍵的科學數據。
-
-
質疑政府擴大購買美天然氣 環團憂四接恐威脅國安
|環境為了減少與美國貿易的順差,經濟部長郭智輝曾表示台灣要擴大購買美國天然氣。對此,反四接案開發的環保團體上午舉行記者會指出,在基隆港嘴、軍港旁邊興建天然氣儲氣槽,憂心會有國安風險,呼籲應該更積極推動地熱發電。
-
解析實皆斷層|釐清緬甸地震資訊【我們的島】
|環境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強震,造成數千人死傷。這場地震與實皆斷層有關,造成地表長達500公里的破裂,也讓緬甸和周邊國家傳出不少災情,台灣地震科學中心舉辦說明會,解析緬甸地震原因、科學調查和後續餘震。
-
經濟部學者調查0403地震成因 初判與「大港口」海底斷層吻合
|環境0403大地震是921大地震後,25年來規模最大地震,到底來自哪裡,第一時間不少人懷疑是花蓮一帶的米崙斷層或嶺頂斷層,不過經濟部地礦中心學者經過地質調查、數據資料比對,初步發現主餘震發生的位置還有地表抬升的方向,指出這是來自東部海中的一條斷層。但發生在海中的地震讓研究難度大幅提升,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在地震後投出6顆海底地震儀,不過也因儀器故障以失敗做收。目前初步推測,0403地震的斷層與一條「大港口」海底斷層高度吻合,尚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
台灣首位入選NASA GLOBE 新店高中師帶學生參與國際研究
|文教科技新北市新店高中地球科學教師陳正昌,近日獲選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全球學習與觀測裨益環境計畫」,評估工作小組成員,成為首位代表亞太地區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