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央大學設台灣極地研究中心 赴北極帶回第一手氣候變遷資料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極地研究又跨出一大步,由中央大學成立的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去(2024)年夏天前往北極,進行海中懸浮微粒等研究,再將第一手資料帶回台灣分析,掌握環境和氣候變遷的重要資料;近期還成功申請加入北極大學聯盟與國際極地研究社群,建立合作關係,也做好科研外交。

在極地上打開國旗,滿地紅的顏色在雪地中顯得格外醒目,也象徵台灣在極地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中央大學成立的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去年夏天前往北極,投入水文、地質、海洋的調查。

中央大學台灣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倪春發表示,「中心成立主要目的是整合成為一個平台,做為國內要做極地,不管是南極、北極,做研究的時候很好的一個對外連通的管道,或者是合作的機會。」

研究團隊還進行海中懸浮微粒、環流流動等的研究,再將第一手資料帶回台灣分析,成果做為國內學術研究的基礎。

海洋大學副校長/河海工程系特聘教授顧承宇指出,「海洋、水文以及海洋風波流的研究,整合在整個極地研究的一個內容裡面,我想這個是一起為我們的全球改善,跟時間環境變遷,做科研的一些努力 。」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助理教授林幼淳提及,「如果現在冰越來越少了,這個溫鹽環流就會慢慢地減慢,大家都看過像《明天過後》這種東西,就是你的熱量,沒辦法做很好的交換到比較高緯度的地方。」

中心還結合台大、海大等國內頂尖研究能量,一起在氣候韌性、地球科學的生態治理上合作,資源互換。近期還成功申請加入北極大學聯盟,與國際極地研究社群,建立合作關係,也做好科研外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