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
-
氣候變遷衝擊埃及茉莉花收成 全球香水原料告急
|全球氣候變遷正在改寫全球農業版圖,全球最大茉莉花產地埃及近年深受暖化衝擊,尼羅河三角洲的茉莉花田產量銳減,本來供應國際香水公司的花朵因收購價格偏低,再加上收成不如以往,不少農民被迫放棄種植,這項傳統產業正面臨存續危機。
-
中秋連鞭欲到 今年麻豆文旦風災損蕩減8成
|十月份中秋節連鞭到,臺南麻豆文旦最近差不多攏已經採收矣,就是因為進前丹娜絲風颱,造成麻豆文旦大量落果,產量干焦賰兩成,今年是閣較搶市,毋過猶是有誠濟果農堅持無欲起價,欲佮老顧客維持這份感情。(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彰化芭樂產量受7月大雨影響 幼果落粒、果樹開花即凋零
|地方彰化地區7月連日降雨,也重創芭樂產區,果樹出現落果甚至開花後就凋謝的現象。農民說目前應該是對幼果套袋的時機,但卻面臨無果的窘境,接下來2個月將持續減產,中秋節可能沒芭樂可賣。另外這回楊柳颱風,全台農損超過4.3億,其中台東農損最多,佔比超過7成3、金額超過3.15億,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6)日赴台東勘災,也宣布5大方案協助台東。
-
智利再傳礦坑崩塌事故 釀2死3受困
|全球智利再度傳出銅礦礦坑崩塌事件,位在中部蘭卡瓜地區的特尼恩特礦坑,當地時間1日,位於地表下方超過900公尺的坑道發生崩塌,當場有5名礦工受困,隨後的搜救工作,已經找到2位罹難礦工的遺體,其餘3人依舊受困在礦坑中。
-
-
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正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環境!【獨立特派員】
|生活從飲用的礦泉水水瓶到外帶的咖啡杯與餐盒,從日常佩戴的口罩到呼吸的空氣,塑膠微粒早已滲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已被證實存在於自然環境、生物體、人體器官,甚至大腦中。隨著國際社會將於八月展開塑膠公約談判,面對塑膠微粒帶來的健康與環境挑戰,全球正處在行動與改變的臨界點。
-
從庶民水果變奢侈品 台灣荔枝為何連年減產、售價翻倍?【圖解】
|產經你今年買荔枝了嗎?能接受1台斤100元的售價嗎?每年6、7月是台灣荔枝盛產期,但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近年荔枝常態性減產,2024年批發均價127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也一度出現高達每公斤420元的批發天價。消費者買得貴,農民卻嘆「有價無量,難回本」。學者指出,荔枝等亞熱帶果樹對氣候異常敏感,種植難度與成本恐怕越來越高。
-
法農場拋開農藥與化肥 靠自然力量豐收30年
|全球歐洲長期致力於綠色農業發展,法國西部的農民與科學家更是在過去30多年來,持續推行一種完全不依賴殺蟲劑與合成肥料的耕作方式,而是仰賴自然力量,來進行農業生產。這類型農場不僅能穩定產出作物,還促進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繁盛,讓整體自然環境,更充滿生機與活力。
-
沙國塔伊夫享玫瑰城盛名 受氣候衝擊玫瑰產量大減
|全球沙烏地阿拉伯的農業中心塔伊夫有「玫瑰城」的稱號,因為這裡家家戶戶都種植玫瑰花。而由玫瑰花提煉做成的各種相關產品,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麥加朝聖者的最愛。但近幾年來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是乾旱就是豪雨成災,導致玫瑰花的產量出現下滑。
-
農加電 有解嗎?|農民、業者、政府如何看農電共生【我們的島】
|環境近年農地、魚塭大面積變更為光電案場,引發的環境衝突與社會抗爭不斷,相較於農地完全變更,農電共生走的是另一種途徑。目前政府只允許禽畜舍溫室等屋頂型光電,地面型和簡易的網室不在允許範圍,是否要進一步開放,農民、政府部門、業者、各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