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
3高山國家公園擬收入園費? 國家公園署:尚未有具體方案
|環境台灣高山多,包含玉山、雪霸和太魯閣國家公園3大高山型國家公園,去(2024)年就吸引超過16萬人次挑戰百岳,目前都是免費申請入園證,不過接下來可能要收「入園費」。今年8月,監察院發布的台灣國家公園經營管理調查,建議國家公園推動生態回饋費;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則表示,正在討論當中。
-
巴西亞馬遜雨林生態受創 昔淘金城變汞污染湖
|全球聯合國氣候會議COP30正在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貝倫舉行,外界焦點除了減碳與氣候承諾,更關注亞馬遜雨林長年面臨的採礦、污染與濫伐問題。這片被稱為「地球之肺」的雨林雖然能大量吸收溫室氣體,但人為的破壞已經讓生態逐漸走向臨界點。當地上世紀因淘金而興盛的城市,如今只留下嚴重污染的湖泊,都在提醒我們開發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
屏東東片社區營造 打造生態博物館展現農村新貌
|地方屏東縣內埔鄉的東片社區近年以生態博物館為發展願景,打造一座沒有圍牆的開放博物館,串聯起居民生活空間與8處特色農場,教導人們透過感受土地人情,體驗身心的療癒與平衡。
-
未來10年內恐升溫逾1.5℃ 南半球18種企鵝面臨危機
|全球科學家認為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候跟全球暖化有關,而聯合國昨天公布最新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內已無可避免會見到「升溫超過1.5℃」的情況,而且可能無法逆轉。氣候變遷也對全球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南半球的18種企鵝正面臨迫切的生存危機。
-
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曾是草原? 古菱齒象牙齒解密關鍵證據
|文教科技一項今(5)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的台灣研究,透過分析台灣遠古動物古菱齒象牙齒發現,牠們在距今百萬年前的更新世,食物來源幾乎都是一般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草原的「C4植物」。研究團隊分析,這代表在台灣海峽還是陸地的冰河時期,曾是一片乾暖稀樹的草原地貌,與如今台灣本島以森林為主的地景大不相同。
-
屏東楓港擬設陸域風機 自救會北上立院陳情
|地方有風電業者規劃在屏東縣楓港村設10座陸域風機,因此地方自救會北上立院陳情,指控業者沒有申請就強行施工,說明會也沒有找當地居民。環境部回應,目前還在補件階段;屏東縣府則重申不支持這個案子的立場,也強調先前業者違法施工的部分已經開罰6萬。
-
為什麼野豬是非洲豬瘟重要防線? 染疫風險與影響一次看
|環境台中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案例,由於日本曾發生家豬染疫後傳播進野豬族群,導致全國多年仍無法撲滅疫情,野豬也成為台灣圍堵疫情的重要防線。專家指出,日前有人傾倒廚餘於野豬棲地,且載運的化製車行經路徑可能與野豬分布區域貼近,都是此案野豬感染的風險來源。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亞馬遜「飛河」水氣減弱 科學家:雨林乾旱恐草原化
|環境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能調節南美洲氣候。雨林樹木蒸散形成的水氣流「飛河」把水氣送往內陸,但隨著砍伐與氣候變遷導致飛河水氣減弱、亞馬遜乾旱惡化,不僅生態受衝擊,也威脅農業和水力發電。
-
澳洲研發新型潛水衣 提升被鯊魚攻擊生存率
|全球近年鯊魚攻擊衝浪客的事件不少,造成多起傷亡。澳洲研究團隊為降低受傷風險,嘗試在潛水衣當中加入氯丁橡膠與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不僅具防寒效果,還能在鯊魚攻擊時提高生存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