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潭生態島難見烏龜 高市府:動物需時間適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高雄蓮池潭去年(2024)辦理景區環境營造工程,其中為了貫通環潭步道,將春秋閣有數百隻烏龜的烏龜池填平,改在兩側建生態島供鳥禽及烏龜棲息。但因生態島覆有草皮,烏龜難以登島,大多只見鳥禽棲息。觀光局表示,生態島是依生物學者建議興建,需要時間讓動物適應新環境。
鴨子等鳥禽棲息在生態島上,模樣愜意。高雄蓮池潭去年辦理景區環境營造工程,移除春秋閣烏龜池,改在兩側各建生態島供鳥禽及烏龜棲息,但完工後卻只見鳥禽,不見烏龜登島。
遊客曾小姐認為,「這個島烏龜是真的爬不上來,所以感覺上比較不適合一點。」
遊客楊先生說道,「現在要看烏龜,現在這裡都沒人養,因為烏龜池被移除了。」
適逢週末,蓮池潭遊客不少,過去烏龜池有數百隻烏龜,群聚盛況吸引遊客目光,改建後生態島因為有草皮,烏龜難以上岸,只能棲息在浮木或石頭上。
高市城市森林協會理事長莊傑任建議,「做一個小型的烏龜池,小型的,然後你放一些循環淨水系統,裡面搞不好就10隻烏龜就好,總量管制。」
烏龜游過、翻起水底淤泥,環團建議移除生態島,改建小型烏龜池,不過觀光局也解釋,春秋閣龜池是為了貫通環潭步道,改善當地人車爭道狀況才填平改建。
高市觀光局副局長劉秀英說明,「春秋閣的烏龜池空間狹小,烏龜生活的空間十分地擁擠,在施工過程將烏龜移置蓮池潭南區的水池內,參考生物學者的建議,在春秋閣南北兩側各規劃了一座生態龜島。」
觀光局表示生態島是依專家建議所建,目前已有零星烏龜會上岸,後續需給動物適應時間,也會將南區水池及生態島列為重點水域清潔區,加強環境維護。
洪詩宸/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