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老人人口老化嚴重,有許多鄉鎮都設有日托中心,提供空間進行衛教、家庭照顧與延緩失能等課程,但雲林莿桐日托中心,硬體設施至今已使用40年,不僅牆面、地面多處龜裂,連屋頂都有漏水等問題,經公所向雲縣府反映會勘,縣府將補助365萬元整修,預計下半年就能完工。
過去燒糞埽的焚化廠,攏是社區無愛的設施。嘉義縣政府透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方式,政府出錢建設,交予民間經營,而且閣佇廠區內面復育阿里山油菊,焚化廠毋但會當燒糞埽,嘛會當變做生態、運動、教育的空間。(這條新聞是臺語文。)
嘉義新港的縣定古蹟-林開泰診所舊厝,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in家族仔的舊厝,佇2016年捐予嘉義縣政府,經過幾若年的研究佮修復,按算欲佇明年正月正式開放。
嘉義縣為著欲鼓勵序大佇樂齡中心的學習,邀請18个鄉鎮的樂齡中心,做伙舉辦成果發表。除了展現教學成果,閣有展覽佮表演,予序大有發揮學習的舞台,鼓勵閣較濟序大會當行到戶外,增加社會參與。
過去20多年來,金門和中國廈門受惠於小三通,已成了一日生活圈,但金廈小三通因疫情喊卡,近3年,陸客造訪人次歸零,導致金門的觀光產業遭受嚴重打擊,一年觀光產值損失、至少64億元台幣,不少金門鄉親都殷殷期盼,金廈小三通能盡快復航,重振往日的觀光榮景。
花蓮縣政府2016年大幅調高礦石稅引發重大爭議,影響縣府財政,遭監察委員提出糾正。花蓮縣府表示尊重,但強調特別稅條例草案已送財政部,縣府一切合法。
地方大選候選人政見牛肉一盤接一盤,縣市財庫是否能負擔,成為水下冰山。2022年九合一大選,債務成為苗栗縣選戰話題,4位縣長候選人端出還債牛肉,相互交鋒。其實不只苗栗縣超過法定債務,施政困難,全國多數縣市雖未達到債務天花板,但候選人開出的選舉支票,在現今債務問題下也不見得有空間兌現,容易讓選民產生「財政幻覺」。
費時12年施工的金門大橋,10月30日正式通車。過去往返大小金門,得靠船隻海運,未來金門大橋連接了兩地,居民得以陸運往返。這是台灣第一座大規模跨海大橋,全長5.4公里,工程單位為了這個單趟5分鐘車程的橋梁,不只花了1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投入近百億預算。
苗栗縣府去年在卓蘭老庄溪,蓋了2座全國首創的野生動物友善跨河通道,在完工後597天,首度觀測到有石虎從通道穿越,讓官方與民間動保團體感到相當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