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
-
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
農加電 有解嗎?|農民、業者、政府如何看農電共生【我們的島】
|環境近年農地、魚塭大面積變更為光電案場,引發的環境衝突與社會抗爭不斷,相較於農地完全變更,農電共生走的是另一種途徑。目前政府只允許禽畜舍溫室等屋頂型光電,地面型和簡易的網室不在允許範圍,是否要進一步開放,農民、政府部門、業者、各有不同看法。
-
自有加保農地設光電設施 農業部將放寬資格規定
|生活針對自有加保農地設置光電設施,農業部今(26)日表示,放寬資格規定,農地設置光電設施上限660平方公尺,若設施面積以外維持農業生產,可以維持農保資格;另外配合漁電共生,承租者只要維持農用,就不受0.1公頃的限制,也可保有農保資格。
-
本土語言教育資源不足難傳承 教團籲速通過《語發中心條例》
|文教科技教育部推動本土語文教育,有學生團體及教育團體認為,本土語言資源不足導致傳承困難,正逐漸消失,原住民及新住民子女的文化權益也鮮少被討論,今(6)日提出「2025語言文化教育政策白皮書」,呼籲政府儘速通過《國家語言發展中心設置條例》,強化本土語言使用與弱勢語言保存。學生團體也呼籲政府,由於本土語能力落差大、學習成效差,應該「分級分班」。
-
偷倒廢土毀地逾300公頃 許姓主嫌等6人遭羈押
|環境近期廢土及爐碴廢棄物等隨意傾倒事件頻傳,台南更破獲史上最大廢土集團,這個集團到處找土地開挖,把建築廢棄物像是磚塊、水泥等掩埋,破壞土地超過300多公頃,不法所得難以估計。檢警已經查出91人涉案,許姓主嫌等6人已經被羈押。
-
漁電大浪來襲|漁與電如何共生?【我們的島】
|環境光電和養殖疊加在同一塊土地上,希望能共生共榮,但如何共生是個問題。為尋求共生,政府部門建立了試驗基地,漁民也主動出擊,要求業者建立符合養殖需求的案場。有好的規劃,漁電才能共生,但好的案例又在哪裡?
-
漁電大浪來襲|養殖的變局【我們的島】
|環境政府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目前已經完工併聯的案場大約1GW,占養殖用地一千多公頃,而2025年漁電共生的目標是4.4GW,相當於四到五千公頃的養殖用地,對養殖產業與沿海生態環境造成衝擊。
-
芳苑鄉養殖戶盼引進漁電共生 縣府:光電有污染疑慮
|地方彰化芳苑鄉永興養殖漁業生產區大多都是養殖文蛤,但近年受到氣候、雨量還有地下水逐漸枯竭等問題,產量大幅下降,他們希望全面開放引進漁電共生,避免養殖產業沒落,但在縣府卡關將近2年。環團不贊成全面開放,希望先試行20%面積的魚塭就好;縣府則說,審查委員對於光電影響生態、污染還有疑慮,需要業者補件說明。
-
9月電價審議會決議是否調漲 經長:盼委員看重民生需求
|產經10月電價是否調漲,得看9月電價審議會決議,傳出有審議委員希望,台電能根據能源價格趨勢重新計算成本外,也要提供有無獲得1千億撥補的兩種電價評估方案。針對尖峰、離峰電價差距,台電也在研擬新方案報部討論。至於雲林縣府發函經濟部要統一綠能審查作業規費,否則將暫緩核發執照給再生能源電廠,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會責成能源署拜訪雲林縣府,儘快解決問題。
-
台南漁電共生惹議 民代結合環團盼守護紅樹林
|環境台南市南區濱海公路以西有魚塭及美麗紅樹林,甚至還有黑面琵鷺出沒,但近年來部分魚塭填土設置太陽光電,目前還有3處漁電共生廠施工中,美麗景觀遭破壞,有民代結合在地團體發起守護紅樹林行動,希望不要再同意於此開發光電。對此,相關單位表示,將會嚴格審查與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