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
看好核融合8至15年內可商轉 美能源部長:受惠AI發展
|環境美國能源部長萊特近期受訪時表示,在AI的發展與研究人員努力下,預估在未來8至15年內,核融合技術就可投入商業使用。與此同時,歐盟最高法院則在10日駁回奧地利控告歐盟漂綠的訴訟,維持認定天然氣與核能投資皆屬於綠色投資。
-
台美關稅談判含投資阿拉斯加 總統賴清德:等最後總合性會議
|政治總統賴清德近期接受專訪表示,有關台美關稅談判,已完成技術性協議和磋商,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不疊加關稅。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恐承受巨大壓力。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全球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全球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
美智庫:台灣能源依賴進口 恐成中共攻擊破口
|全球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台灣能源仰賴進口是重大戰略弱點,中共可能會利用這點發動「網路經濟戰」,削弱台灣經濟與社會韌性。FDD建議,台灣應立即發展能源多元化,並降低對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卡達的依賴。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全台約有25%天然氣自卡達進口。
-
俄烏和談卡關 川普擬採購俄破冰船促停火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俄烏和平談判遇到瓶頸,他不諱言已經準備好要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但也持續以極圈能源合作,甚至考慮採購俄羅斯破冰船,這些商業誘因促使俄方同意停火。而北極圈的能源與運輸相當重要,為了不讓中俄聯手壟斷,美國與加拿大、芬蘭攜手打造破冰船守護極圈的計畫,也正在推進。
-
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
蘇澳港首設商港波浪發電試驗場 波浪能是什麼?發展現況為何?
|產經台灣港務公司日前宣布,在蘇澳港辦理「波浪發電試驗場域招租案」,為全台首度釋出商港作為試驗場域,目前其中一區已有能源公司進駐。波浪能發電是什麼?有哪些不同類型?目前國際與台灣研發現況如何?
-
全球首例將CO₂注入2.6公里深海床 挪威碳封存計畫正式啟動
|環境挪威政府資助的碳捕捉與封存服務「北極光計畫」,日前完成將二氧化碳永久封存於海床下約2.6公里深的儲存設施中,成為全球首例。該計畫致力於處理歐洲工業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目前規劃每年封存150萬噸二氧化碳,未來目標將把封存產能擴充至每年500萬噸,並增建相關處理設施。
-
印度憂水源遭中國切斷 推建水壩計畫引居民反彈
|全球中國宣布在西藏興建全球規模最大的水壩工程,預計未來10年完工。這座水壩能滿足中國龐大的能源需求,卻也引發外界擔憂,北京可能藉此掌握下游河川的水量。對下游的印度而言,這代表乾季水源可能遭到切斷,因此新德里急推自己的席安河(Siang River)多功能水壩計畫,希望確保供水安全,但同時也引爆邊境原住民族群的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