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
德國爆破拆除2核電廠冷卻塔 擁核團體批廢核政策錯誤
|全球德國位於巴伐利亞的核電廠,兩座160公尺冷卻塔25日由控制爆破拆除,象徵德國告別核電。電力公司表示,約有3萬名民眾到見證關鍵時刻,不過當地居民與能源專家反應不一;有人感慨地標消逝,也有人批評德國廢核是錯誤的能源政策。
-
能源設施頻遭俄軍攻擊 烏托兒所停電憂無暖氣
|全球近來俄羅斯頻頻攻擊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造成各地停電不斷,托兒所內孩童的作息也受到影響。為了讓孩子們能按時吃點心,廚師常在凌晨2時就得趕到托兒所準備食物。但10月中旬以來氣溫驟降,又無法跟過去一樣供應暖氣,讓人擔心這個冬天恐怕將更加難熬。
-
玻利維亞終結20年左翼執政 中間偏右候選人當選總統
|全球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在當地時間19日進行了總統大選的第2輪投票,由於執政的社會主義運動黨候選人選前決定退出,第2輪的兩組候選人都屬於右派政黨。最後由中間偏右路線的巴斯已過半得票獲勝,也終結了前總統莫拉里斯以來,玻利維亞將近20年的左派執政。
-
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燃煤 歐美化石燃料依賴反增
|全球全球電力需求不斷上升,不過根據能源智庫Ember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總量增幅超過全球電力需求的增長,再生能源合計的發電量也首次超過燃煤發電,專家表示,這意味綠能已經能支撐新增的電力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引領這波綠能成長、歐美國家卻比以往更依賴化石燃料。
-
關稅衝擊碳費徵收 彭啓明:收入低於預期
|環境國內碳費制度今(2025)年上路,環境部上午舉行亞洲碳定價論壇。部長彭啓明受訪時表示,預估受關稅衝擊與傳統產業經營辛苦的狀況下,明(2026)年預估碳費收入約在40億元上下,但他仍樂觀表示9成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劃,代表減碳的實質目標會達成。
-
美首推海岸波浪能發電計畫 以海浪運動轉化機械能
|全球美國首個海岸波浪能發電計畫在洛杉磯港正式啟動,儘管這種發電方式與川普能源主張不同調,但因為是開發海洋能源新的嘗試,加上特有的風浪防護機制,也引發美國媒體的關注與討論,未來包括台灣、葡萄牙和印度都有類似試驗。
-
看好核融合8至15年內可商轉 美能源部長:受惠AI發展
|環境美國能源部長萊特近期受訪時表示,在AI的發展與研究人員努力下,預估在未來8至15年內,核融合技術就可投入商業使用。與此同時,歐盟最高法院則在10日駁回奧地利控告歐盟漂綠的訴訟,維持認定天然氣與核能投資皆屬於綠色投資。
-
台美關稅談判含投資阿拉斯加 總統賴清德:等最後總合性會議
|政治總統賴清德近期接受專訪表示,有關台美關稅談判,已完成技術性協議和磋商,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不疊加關稅。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恐承受巨大壓力。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全球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
台美關稅談判最後階段 賴清德:策略包含投資阿拉斯加
|全球台美關稅談判持續進行,總統賴清德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技術性協議和磋商都已經完成,就等最後的總合性會議,而台灣已經向美國表達,希望談判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同時賴清德也承認,台灣談判策略有包含阿拉斯加投資,但這是基於能源的路線近也比較安全。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近期報告則示警,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萬一遭中國阻斷將承受巨大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