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芬蘭啟用全球最大「沙電池」 可接收間歇性能源並長時間儲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減碳發電時代的顯學,但無論是風力、太陽能板,這些發電方式就和古早的農業一樣要看天吃飯,風力太小或是天氣不好沒有陽光,這些發電方式就無用武之地。但是電力需求隨時都在,因此再生能源發電如何儲存,就成了相關國家政府與業者的重要課題。歐洲就有能源業者把腦筋動到隨手可得的沙礫上頭,來看看它們怎麼做。

位在芬蘭南部的波爾奈寧於2025年6月啟用號稱全球最大的「沙電池」,可儲存高達100個百萬瓦小時的電量,地方人士認為,對促進地方產業並兼顧減碳有相當大的幫助。負責開發的芬蘭業者極地之夜能源公司指出,目前流行的再生能源發電都屬於間歇性的來源,對使用者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芬蘭極地之夜能源公司影片介紹:「間歇性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只有在有陽光或有風時才行,有時候電能的產生與使用無法配合,這對整體電力網是一項挑戰,我們必須儲存能源以待之後使用。沙電池可接收間歇性能源並長時間儲存,必要時輸出極有價值的高溫熱能。沙礫透過電力網輸入能源加熱,就是可於有再生能源時『充電』,能源以密閉的熱交換迴路進入沙電池,系統釋出熱能時則透過熱交換機制。沙電池的輸出型式可以是熱水,也可以是熱蒸氣或熱空氣。」

位於寒帶的芬蘭致力開發新的能源儲存方式,地處溫暖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也不遑多讓。在地能源業者馬加爾蒂集團,把用來做晶片的原料矽砂加以液化,作為沙電池的儲存材料,比起一般的沙礫,液化之後將大大提升熱能轉換的效率。

義大利馬加爾蒂集團執行長保羅馬加爾蒂回應,「在全球整體能源使用上,大約25%屬於工業應用的熱能。我們要讓這些能源密集過程減碳,這些熱能以蒸氣型式產生,目前它們都來自燃燒化石燃料。」

不過沙礫就像各種礦產一樣,要從大自然當中挖掘,從海灘挖會導致海岸線加快侵蝕,從河川挖勢必加速河岸的崩塌,加重威脅沿岸居民安全與生態的破壞。就好比標榜環保的電動車,無法迴避鋰礦開採與提煉的污染一樣。

佛羅倫斯大學地理學教授普蘭濟尼指出,「研發新科技往往帶來新的問題,成本效益分析也許對新系統相當有利,但它們一定有環境成本,也一定對某些國家造成社會成本。」

《美聯社》的報導指出,早在2018年就有研究指出,全球有7成的海灘面臨侵蝕危機,原因之一就是開挖海砂的同時,上游河川帶來的泥沙淤積越來越少。但學者也認為,如果能謹慎處理環境評估,沙電池還是個利大於弊的選擇。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