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
-
神經內科醫師不足 嘉義長庚限縮夜間中風收治標準
|社福人權不只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別缺醫師,現在連神經科也鬧醫師荒。嘉義長庚醫院日前通知鄰近醫院,限縮腦中風病人夜間轉診標準,凸顯神經內科醫師人力嚴重不足問題。對此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函給衛福部,呼籲除了全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也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
-
《病主法》2019年上路簽署率低 立院擬修法擴大諮商機構
|政治《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超過6年,簽署率卻始終低靡,本次立院會期即將迎來上路後首次大修法,立法院今(12)日舉行公聽會,針對是否擴大諮商服務提供機構議題交換意見。
-
醫團估今年逾百名急診醫離職 專家:高齡、老化為更大隱憂
|生活國內醫護人力荒越來越嚴峻,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統計,今(2025)年將有超過100名急診醫師離職;專家表示,其實更大隱憂是急診醫師還面臨高齡、老化問題。嘉義長庚醫院日前也傳出,因神經內科醫師不足,將無法收治腦中風患者,建議轉診至其他醫院,引發外界議論。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強調,已啟動住院和轉診措施,新增急診診察費等健保給付,預計6月以後發放,希望增加合理待遇,留住急診人力。
-
嘉義長庚神經內科醫師無夠 無法收治引議論
|國內欠醫護人員的情形是愈來愈嚴重。除了欠人,急診醫師平均歲頭越來越濟歲,無新人接手,也是誠嚴重的問題。這馬嘉義長庚醫院,就因為神經內科醫師無夠,有一寡時段無法度收腦中風患者。衛福部長強調,一直有咧改善急診的工作環境,健保給付預計6月過就會發落。(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興大團隊研發三陰性乳癌新藥 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
|文教科技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三陰性乳癌」治療上更是棘手,化療藥物研發遇上瓶頸。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款複方新藥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最近登上國際醫學期刊,預計最快3到4年內投入臨床應用,提供治療新選擇。
-
英國新創檢驗microRNA 可套入AI模型測出12種癌症
|全球大腸癌在許多國家的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往往已經相當後期。英國一家新創企業目前研發中的技術,以測量血液中小分子核醣核酸的數量與特徵,使得這些常見癌症能更早期被篩檢出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2阿茲海默症新藥獲藥證 可延後惡化、估藥費至少150萬
|文教科技失智症治療又有重大突破,國外2大阿茲海默症新藥日前已取得我國食藥署藥證,台灣失智症學會正參考國外資料並擬定用藥指引。對此醫師表示,這2款失智症新藥適用於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早期用藥可延後病情惡化4到5年,不過估計藥費至少150萬元,最快今(2025)年6月就可自費用藥。
-
5月將推7健保新制 軟骨發育不全症新藥納給付
|生活5月將推出7項健保新制,包括首度給付食品嘉惠早產兒,還有預立醫療諮商補助對象擴大等等,今(29)日上午健保署舉辦健保30年健走活動,總統賴清德和歷任健保局長等人都出席慶祝。
-
母乳添加品通過健保給付 估2千早產兒受惠
|生活健保署昨(27)日召開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和支付標準的擬定會議,共通過7大項重大給付,總經費超過54億元,預計5月上路實施。這次更首度給付母乳添加品,預計一年有2200名新生兒受惠,另外還調升基層診所診察費和急診相關給付。醫改會認為,醫療總支出超過8%,現在又投入54億,砸錢是否就能改善長年的沉痾?呼籲健保署也得擬定相關績效指標,才有助醫療體系健全。
-
「病態性肥胖」盛行率大幅增加 定義為何?有哪些治療方法?
|生活衛福部指出,「病態性肥胖」近年盛行率大幅增加,這類患者除了面臨重度肥胖之外,還可能引起糖尿病、呼吸睡眠中止症、癌症等多項併發症,且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為正常人5倍以上。怎樣算是「病態性肥胖」?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