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2阿茲海默症新藥獲藥證 可延後惡化、估藥費至少150萬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失智症治療又有重大突破,國外2大阿茲海默症新藥日前已取得我國食藥署藥證,台灣失智症學會正參考國外資料並擬定用藥指引。對此醫師表示,這2款失智症新藥適用於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患者,早期用藥可延後病情惡化4到5年,不過估計藥費至少150萬元,最快今(2025)年6月就可自費用藥。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近8%,約有35萬人失智,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類型最多,占5成6左右,目前臨床藥物只能症狀治療並無法治癒。

不過國外2大阿茲海默症新藥日前取得國內食藥署藥證,因為研究證實這2款新藥可清除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若早期用藥可延後病情惡化4到5年。

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說明,「它是一種免疫的療法,我們打進去那種是一種叫單株抗體,單株抗體它可以針對它需要想去攻擊的目標去進行結合,所以它會找到我們大腦裡頭的類澱粉蛋白然後跟它結合,然後把它清除掉。」

食藥署表示,這2款失智症新藥都是屬於針劑型,療程均為18個月,目前台灣失智症學會正參考國外資料並擬定用藥指引,例如用藥條件為症狀輕微者、局限於阿茲海默輕度認知障礙等,並符合年齡限制。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劉佳萍指出,「2張藥品許可證皆為治療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輕度認知障礙和早期阿茲海默症的病人,並與臨床試驗中所開始治療的族群相符。」

醫師評估,全台約有5萬多名輕度失智症患者符合新藥適應症,最快今(2025)年6月可自費用藥,不過藥費至少150萬元,並非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

對此健保署強調,只要藥廠申請健保給付,將執行醫療科技評估並邀請專家討論藥物療效等,若符合給付要件就會納入健保給付。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