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進駐熊本設廠 國際語言學校擴建增聘台師
公視記者游騐慈報導,「這裡是熊本當地的國際語言學校,不只當地學生在這邊就讀,就連台灣的孩子也在這念書,不過上課方式不是日文也不是中文,而是全程英文,要培養孩子的國際語言能力。」
國小一年級教室裡,英文老師正在教孩子唱英文歌,如果有日本或台灣學生聽不懂,其他2位老師就會以日文或中文進行解說,但仍有來自台灣的學生,對語言問題感到困擾。
台灣學生說道,「因為運動課的老師不會講英文,他只好用日文,那我就聽不懂。聽不懂的時候就是玩石頭。」「我在這邊讀了那麼久,然後又要回去台灣,我在台灣就像上次2023年,結果我就累爆了。」
從台灣前往熊本工作的員工和眷屬多達750人,台灣人口在當地持續成長。針對台灣員工孩子的就學問題,熊本當地的國際語言學校特地將擴建計畫提前,甚至聘請台灣籍教師,儘管台日文化相近,仍有差異要面對。
熊本國際學校校長Mattew Ohm認為,「台灣人跟日本人出乎意料非常相近,但是還是有些文化的差異,例如台灣人會喝熱水,日本會提供熱水的學校,就我所知道是沒有,這我覺得就是一個文化的差異。」
熊本國際學校台灣老師黃詣衡指出,「一開始最不習慣當然就是用水龍頭裝水,如果是在教室比較不適應的話,就是全程都要英文。」
因應台積電在熊本設廠,今(2024)年年底又要再蓋二廠,熊本當地街頭也能看到寫著「隨時募集,學習台灣中國語」的廣告旗幟。
日本學員說:「我覺得最難的就是發音,因為日文裡面沒有所謂的四聲,如果要說比較長的句子,我就會忘記,發音就會發不好。」
特別的是,來學台灣中文的日本人,除了有上班族,還有照護員和助產士。
中國語教室講師主任朱裴苓提到,「因為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熊本會多很多台灣人,所以這段時間多了大概有30幾位,就是專門說我要學台灣中文的。」
台積電到日本設廠,不僅帶來當地人口成長,也掀起當地的台灣中文學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