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選手楊勇緯去(2021)年在東京奧運一鳴驚人,為台灣柔道拿下首面奧運獎牌。楊勇緯出生於屏東縣獅子鄉,除了自身付出的努力外,一路以來栽培他的學校:后里國中、新民高中,以及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也功不可沒。
曾經指導過楊勇緯的明德高中教練黃呈堯就形容,「他是從台中體系出來的」。
台北市在本屆全運會再度拿下「總統獎」,順利完成三連霸。競技運動科科長羅國偉同樣歸功於培育體系完整,「只要想練,我們國中、高中都有相關體育班,這樣他才不會跑到別的縣市。」
體系對於一個縣市,甚至一個國家的運動發展到底有多重要?在《基層選手求生記》第三篇,繼續了解國內運動體系是如何建構起來,又如何發揮影響力。
承諾完整升學管道 讓父母安心
在基層運動,青少年選手的前途,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的選擇。為了讓家長安心允許小孩繼續訓練、小選手們也可以看到未來,教練們都認為,體系幫助很大。
黃呈堯在新北市明德高中擔任柔道教練已經27年,一手建立屬於新北市的「柔道體系」:從三峽地區的國小開始培養有潛力、興趣的小選手,畢業後就讀屬於完全中學的明德高中,表現好的學生,再送往國立體育大學繼續栽培。
他認為,建立完善的體系,能夠讓選手看見未來、有明確目標,而且家長也就願意放手讓孩子跟著教練練習。
蘭州國中拳擊隊,則是撐起北部拳擊體系的其中一環;為台灣勇奪首面奧運拳擊獎牌的黃筱雯,正是蘭州國中的畢業生。
蘭州國中體育組長徐榮助表示,擁有完整體系對於招生有莫大幫助,「爸爸媽媽就不用在升高中時煩惱一次,升大學又再煩一次,因為我們已經把路都鋪好。」
蘭州國中長期跟百齡高中合作,徐榮助自豪地說,「幾乎我們的選手他都願意收」,高中畢業後就到台北市立大學繼續磨練,就算沒有成為國家代表,「至少也有一技之長,可以去當教練、體育老師。」
避免選手遭挖角、流失
在首篇談選手的遊牧人生中,點出了數個導致運動員遷戶籍的原因,其中一個是選手為了發展,只好選擇離鄉背井。
以桌球為例,並非每個縣市都有建立完整的體系,國泰人壽女子桌球隊以新北市為基地海納全國好手,教練劉俊麟就指出,「像桃園桌球可以銜接的國中很少,所以滿多選手會來我們這邊。」
為了避免自家選手流失,或遭挖角,體系也能發揮保護傘的作用。
「你建立一個體系,挖角問題就迎刃而解,你挖得動他嗎?你的財力還沒有那個體系強。」黃呈堯認為,幫助選手做出生涯規劃就是體系是否成功的秘訣,「你要告訴他有什麼路可以走,或者走到這裡斷掉了可以幹什麼。」
現任國體大兼任教練蔡明諺,本屆全運會為新北市拿下一面柔道金牌。他提到,新北市柔道體系完整,不少學校都有成立體育班或社團,教練需求因此增加。
「對我們這些退役選手來說,會比較有保障。」他認為,體系可以把人才留住,為縣市服務,「新北市優秀的選手,就可以指導後輩,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實力不錯的原因。」
台北市政府競技運動科科長羅國偉則說,能夠全運會三連霸,要歸功於市內培育體系完整,可以穩住實力。他舉例,台北市游泳體系完整,而且多線發展,「我們國中有龍門國中、仁愛國中、金華國中、南門國中;高中有建中、西松高中、松山高中等。」羅國偉表示,多線發展的好處,是「就算有選手走了,我們還有其他人可以補上。」
往下紮根 體系可培養出下一個奧運選手?
對於楊勇緯拿下台灣首面奧運柔道獎牌,黃呈堯說,台灣練柔道人口大約只有3千左右,「所以我們出了一個奧運銀牌,這真的不簡單。」他進一步舉桌球為例,項目一直是中國的獎牌保證,原因是「他們桌球人口是幾億,國手都是從中脫穎而出,會不強嗎?」
完整體系可讓家長看到未來的路,選手退役後也能轉任教練,傳承經驗。國內運動體系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而且要打造體系,金錢、主責教練,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建立體系非易事 多靠教練及校方努力
在高雄高級中學(下稱「雄中」)的桌球訓練室裡,不只雄中,還有一群五福國中的青少年選手一起進行早上的訓練。
五福國中桌球教練羅清雲表示,「跟雄中合作,是我們兩所學校自己談出來的。」他指出,近年來也開始跟五甲、凱旋、兆湘等國小聯手,打造高雄其中一條桌球培育體系。
羅清雲說,這樣一個由國小、國中、高中教練組成的團隊,可以共同訓練、點出彼此的盲點。「年紀小的為了打敗學長姐會很努力,年紀大的為了不被迎頭趕上,也會認真起來。」互相砥礪的環境下,雙方實力都會進步。
但其實不止桌球,拳擊、柔道教練都反映,要建立一個體系,都必須靠自己主動和校方找其他學校聯繫。
黃呈堯指出,在法國,各項運動俱樂部林立且獨立運作,並涵蓋幼兒至大學等不同年齡層,也會有各自的教練。俱樂部的負責人會想辦法栽培出世界級的頂尖選手,如此一來,才會有人慕名而來,找到廠商願意贊助。
國內的體系比較依附在學校端,「但荷蘭的做法,比較適合台灣。」
黃呈堯曾到荷蘭觀摩學習,他說,當地會有一個區域性的運動中心,一開始先是練舞蹈,舞蹈練完換柔道,柔道結束後又換另一個項目。「小朋友在裡面沒有停,跑來跑去,都一直玩。」
他強調,當地運動中心只會教粗淺的技術,有天分的選手,才會集中在一起,由更高等級的教練繼續訓練。
打造體系有難度 官員道出箇中原由
「如果一個縣市它每個運動項目,在國高中都有專任運動教練,成績會不好嗎?」
新北市體育處處長洪玉玲語氣中帶有一點無奈,接著解釋大多縣市無法打造體系的原因,「專任運動教練是學校的常駐人力,人事經費一旦納進去之後,就是每年要固定支出,包括退撫等等,佔整個教育經費百分比會很大。」
蘭州國中體育組長徐榮助則表示,若要建構一個體系,教練是不可或缺的組件,「有教練的話,只要你有手有腳,他都可以把你練成選手。」反之,沒有教練,學生就算想訓練,也沒有人在旁指導,更遑論成為選手。
但聘請專任運動教練需要一筆人事費,各縣市資源有限之下,實在難以開出專任教練職缺。蔡明諺說,職缺可謂少之又少,「一年能開出一個就不錯了。」礙於經費,部分學校會把教練的任務交給專科體育老師,但這又會衍生出另外一個難題。
「這樣老師會累死啊。」徐榮助坦言,要成立一支運動代表隊,光靠體育老師一人兼任扛起,難度很高,「就講報帳、申請補助好了,那些公文很多又複雜,我自己還有本身的業務。」專任運動教練可以專注在訓練身上,成效當然跟體育老師兼任有落差。
洪玉玲認為,儘管是六都,但像新北、桃園、台南等,都無法針對所有運動項目建造一個完整的體系,「因為無法克服人事支出。」
企業贊助或成解方?
縣市政府資源有限、無法建構完整體系,在嘉義則有在地建商投資,從零開始打造「嘉義桌球體系」。
嘉義被稱為「桌球沙漠」,直至前(2020)年在地企業金石建設贊助嘉北國小、南興國中成立桌球教室,去年更與嘉義高中簽約,利用校地興建高三層樓的桌球館。
願意砸錢發展桌球,全因董事長柯建利曾經是桌球選手,想念體育班卻遭父母反對,如今回饋社會。除了跟學校合作,「金石乒乓球館」總部也預計在2022年完工。
呂柏賢目前是金石乒乓球館的教練團成員之一,他認為企業投資、打造體系的方式,會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式,身為員工也身為選手,呂柏賢對老闆的評價很高,「他(柯建利)不會去挖別人選手,他覺得要從基層扎根,去推動嘉義的桌球風氣。」
投資不到兩年,在去年底金石球館就收到好消息,學員戴博鈞參加110年15歲青少年桌球國手選拔,成功入選。
但這樣的模式是否成功,還言之過早,呂柏賢坦言,「這不會一兩年就有成效,只能慢慢一步步去嘗試。」
在高雄,由「桌球教父」莊智淵一手創立的智淵乒乓球館,則是他在2008年時投入畢生積蓄加上貸款,好不容易才圓夢。莊智淵奉獻的精神也打動了商人郭台銘,從2013年起,每年贊助600萬,和莊智淵一起培育年輕選手。在111年度,智淵乒乓球館已有4名成員入選成人國手。
有企業願意投資固然是好事,但也僅限於桌球、籃球等主流運動。黃呈堯說,柔道在台灣算是比較冷門的項目,還沒看到有企業願意發展,「就算有,也只是針對選手個人,像連珍羚。」
不過,在2021年底,體育界迎來好消息,立法院三讀通過增訂《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2條,條文明定,營利事業捐贈職業或業餘運動業,申報所得稅時,可以在1千萬內,按捐贈金額的150%,從營利事業所得稅中扣除,從而提高企業捐贈運動產業誘因。
多位教練在受訪時都樂觀其成,盼望條例能幫助國內基層體育發展。在《基層選手求生記》最末篇,我們將探討基層選手在生涯規劃面臨的問題,以及除了捐贈,企業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支持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