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
7旬婦發燒無力染兔熱病 近3年首例本土病例
|生活疾管署公布近十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一名北部50多歲男性,4月曾經到中國新疆旅遊,接觸羊隻和馬匹後沒洗手,返台後發病住院,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另外國內也出現近3年來首例兔熱病本土確定病例,疾管署提醒,這兩種都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
美將停止22項mRNA疫苗研發 專家憂危及公共衛生安全
|全球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5日宣布,將會停止生物醫學研究部門的22項mRNA疫苗研發項目,並且對這個曾經協助結束新冠病毒疫情還救了數百萬人生命的技術,提出安全性疑慮。這引發了民眾抗議以及專家憂心,認為政府做出了危險的公共衛生決策。
-
中國廣東洪災助長蚊蟲孳生 佛山屈公病達7000例
|全球全球極端氣候加劇,各地暴雨洪災頻傳,美國CDC發布旅遊警告,提醒民眾要注意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屈公病,如果到亞洲、南美洲、非洲和印度洋部分地區要特別留意。目前正遭遇洪災的中國廣東,災區積水,蚊蟲迅速繁殖,因此確診案例已經超過7000例。
-
全台梅毒病例比去年同期增7% 24歲以下通報數量連4年上升
|生活疾管署統計發現,國人感染梅毒病例呈上升趨勢,今(2025)年截至7月的確診人數較去(2024)年同期上升7%,其中13至24歲族群通報數已連續4年上升。疾管署分析,梅毒病例數增加與民眾就醫檢驗以及性活躍、不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7月上路的高風險族群快篩服務,目前已有200多人次使用,共篩出10人為陽性。
-
暖化助長病媒蚊北漂 登革熱攻進歐陸
|全球氣候變遷不只帶來熱浪與洪災,還正在改寫全球傳染病版圖。像是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與西尼羅河病毒等,過去好發於熱帶與亞熱帶國家的疾病,都因為暖化助長病媒蚊蟲北漂,前進歐美溫帶甚至高緯度地區,登革熱已經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傳染病之一。
-
年輕族群梅毒病例連4年增 疾管署推匿名諮詢與篩檢服務
|生活國內3大性傳染病中,愛滋病與淋病疫情近年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梅毒卻未見改善。疾管署統計發現,尤其是13到24歲的年輕族群梅毒通報數已連續4年攀升。為了提升國人性傳染病防治觀念,疾管署從今(2025)年7月起,啟動性傳染病匿名諮詢服務,全國共有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並針對24歲以下年輕族群提供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
-
「鑽石公主號」疫情改編電影 《前線》揭日醫護被歧視遭遇
|全球2020年「鑽石公主號」郵輪爆發新冠疫情。當時日本政府出動災害派遣醫療小組,登船處理防控疫情,但醫療小組除了要對抗疫病,還得承受外界恐懼、歧視的眼光,就連家人都遭到牽連。整個防疫過程與故事現在改編成電影《前線》,6月將在日本上映。
-
英團隊研究基因改造蚊 盼野放繁衍阻瘧疾傳播
|文教科技瘧疾在全球仍然盛行,每年約有2.19億病例,帶走約60萬條人命;為了防治瘧疾傳播,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對蚊子進行基因改造,讓蚊子無法傳播瘧疾。如果未來將它們野放到戶外和野生蚊子繁衍的後代,就能擁有同樣的抗體;研究團隊希望能藉此阻斷瘧疾病毒的傳播。
-
2025年首例百日咳 高雄2月大女嬰確診
|生活今(2025)年首例百日咳確診個案出現在高雄,確診者是一名2個月大的女嬰,2日就開始咳嗽、有痰,甚至出現吸入性哮聲,送醫採檢後,21日確診為百日咳。衛生局目前已匡列接觸的家人及醫護共39人,完成預防性投藥,並將進行健康監測。
-
北市出現今年全台首例漢他病毒個案 感染者會出現哪些症狀?傳染途徑為何?
|生活台北市衛生局昨(21)日公告,文山區一名50多歲女性確診漢他病毒,先前有發燒、咳嗽、頭暈等症狀,目前已康復出院,是今(2025)年國內首例漢他病毒案例。漢他病毒是什麼?感染者會出現哪些症狀?主要傳染途徑為何?目前有治療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