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
-
每4學童有1人過重或肥胖 醫師示警已成國安危機
|生活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是與肥胖有關,而且大多是從小吃出來的。台灣肥胖醫學會警告,兒童肥胖會刺激性早熟、增加糖尿病風險,甚至罹患癌症,兒童肥胖已成為另一種國安危機;國健署則強調,已與教育部合作,從校園結合家庭力量,宣導均衡飲食並養成運動習慣,鼓勵學童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
食藥署下修捐血年齡至16歲 逾70歲須醫師同意
|社福人權國人捐血標準新修正,食藥署公布,捐血年齡從最小17歲才能捐,下修到16歲;超過70歲的民眾只要2年內有捐血紀錄,且取得醫師同意也可捐血。同時新增經牙科洗牙、拔牙、根管治療、植牙等處置者,7天內須暫停捐血,這也是捐血標準公布19年來首次修正。
-
拉不拉多、黃金獵犬有易胖基因 澳洲腸腦軸線研究盼助控制飢餓
|全球拉布拉多與黃金獵犬個性友善溫和,堪稱最佳寵物伴侶,但愛吃又好動的牠們,有較高的肥胖傾向。澳洲昆士蘭大學募集了多隻體重過重的狗狗,研究大腦與腸道的相互影響關係,幫助找出控制體重更有效的方法。
-
18年來紫斑蝶國道致死率降15倍 體重0.2公克的護航行動如何進化?【圖解】
|環境每年春季紫斑蝶北返時,會經過國道三號林內路段,過去常發生路殺。自2007年起透過「封閉車道」與「架設防護網」兩大措施,致死率從3%大幅降至千分之二,成為全球少見的昆蟲保育行動。 不過,生態專家提醒,台灣其他道路上的動物路殺每年仍超過千萬次,仍需持續關注。
-
母乳添加品通過健保給付 估2千早產兒受惠
|生活健保署昨(27)日召開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和支付標準的擬定會議,共通過7大項重大給付,總經費超過54億元,預計5月上路實施。這次更首度給付母乳添加品,預計一年有2200名新生兒受惠,另外還調升基層診所診察費和急診相關給付。醫改會認為,醫療總支出超過8%,現在又投入54億,砸錢是否就能改善長年的沉痾?呼籲健保署也得擬定相關績效指標,才有助醫療體系健全。
-
BMI大於40「病態性肥胖」 三高及癌症風險增
|生活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BMI大於40稱為「病態性肥胖」,而我國健保署也將減重手術適應症下修為BMI大於37.5、或是大於32.5而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醫師警告,如果病態性肥胖沒有妥善治療,罹患三高及癌症的風險會提高。
-
南韓男為逃兵役刻意增重20公斤 法院認有罪判刑1年
|全球南韓1名男子為逃避兵役,故意藉由食用高熱量食物、不做體力勞動工作、量體重前灌水等方式,成功增重20公斤,最終因體重超標而不必入伍。這名男子26日被南韓的地方法院依《兵役法》判刑1年、緩刑2年,另一名建議他鑽體重標準漏洞逃兵的友人則被判刑6月、緩刑1年。
-
衛福部預告修正捐血標準 放寬70歲經醫師同意也能捐
|生活為確保捐血者健康、血液安全及穩定國內用血,衛福部預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草案,將醫師同意即可捐血的年齡規定,從65歲放寬至70歲,16歲以上未滿17歲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也可捐血,體重限制部分則取消依性別區分,並修正暫緩捐血的疾病種類。
-
澳國王企鵝寶寶體重超過爸媽 全家福影片吸19億人次點閱
|全球澳洲墨爾本海洋生物水族館有1隻巨無霸國王企鵝寶寶,牠才9個月大,體重已經來到23.5公斤,比牠的爸媽加起來還重。一家3口站在一起的畫面既違和又有趣,不僅吸引許多民眾前來造訪,相關影片在社群網路上的點閱率更衝到19億人次。
-
台灣學童肥胖率亞洲之冠 醫師:增加糖尿病、三高風險
|生活台灣學童過重和肥胖盛行率為亞洲之冠,國健署最新統計顯示,雖然盛行率較去(2023)年微幅下降,不過每4位學童中仍有1人過重。小兒科醫師再次提醒,「小時候胖不是胖」是錯誤觀念,且兒童時期就過重,將增加未來糖尿病、三高風險,臨床上已經有1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得服藥才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