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
-
讓黑鳶飛|透過研究理解牠們的危機與需求【我們的島】
|環境黑鳶,俗稱老鷹,是許多人熟悉的猛禽,然而牠們面臨棲地消失、農地鼠藥毒害等問題,為了了解黑鳶在台灣生存受限的原因,研究人員持續進行調查,尋覓巢位、在幼鳥身上裝上發報器,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黑鳶的一切。
-
第2級保育類黑鳶族群數回升 屏科大團隊趁繁殖期繫放研究
|環境台灣的黑鳶列為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數量一度不到200隻,不過近年來,族群數量逐漸回升,在去(2024)年就記錄到945隻,其中有一個族群在曾文水庫穩定生活。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團隊把握黑鳶的繁殖期,希望透過繫放,理解黑鳶的生存現況。
-
《住草叢的貓頭鷹》系列二:生態服務給付幫草鴞【我們的島】
|環境「生態給付是一個增加牠們食物安全的方法,因為農田就是牠們覓食的地方。」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說。希望農田也能是安全的棲地,為了讓林業保育署推動的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在2021年上路。參與的農友,守護草鴞的安全與田間豐富的生態,也為消費者提供安心的作物,為草鴞保育增加一絲希望。
-
棲地消失草鴞面臨生存危機 學者估全台僅餘約300隻
|環境台灣的貓頭鷹大部分住在森林,只有一種住在草叢裡,那就是被列為一級保育類的草鴞。牠們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草生環境,面臨嚴重的棲地消失危機因而數量稀少,學者估計全台灣的數量大約300隻。一起來了解草鴞的習性,以及如何避免牠們消失。
-
《住草叢的貓頭鷹》系列一:草鴞的日常與危機【我們的島】
|環境台灣數量最少、也是唯一住在草叢裡的貓頭鷹--草鴞,除了原有的天敵,還遇上遊蕩犬、鳥網、老鼠藥帶來的挑戰,目前最大的危機是棲地消失,面對瀕危的草鴞,怎麼幫牠們保住生存機會?
-
人熊新關係/衝突越演越烈 黑熊族群擴增衍生新保育難題【圖解】
|環境近年台灣黑熊的族群領域似乎與人類愈加重疊,入侵與誤觸陷阱等事件大增,今年截至5月,林保署已接獲13起通報,其中包括一起保育人員為自保、不得已向黑熊開槍的案件。林保署公布15年統計數據,顯示瀕絕的台灣黑熊族群數量已成長,並且往低海拔擴張,但「人熊衝突」正成為保育工作的新挑戰。
-
高雄野放黑熊首例 受困套索林保署原地救治野放
|地方高雄桃源區的梅山部落9日有民眾發現一隻黑熊受困在梅山農路邊坡,林保署獲報後找來屏科大團隊前往救援,經麻醉後檢傷確認黑熊只有右前肢因套索造成皮肉傷,等黑熊甦醒後就原地野放,成為高雄受困黑熊通報及野放首例。
-
光合菌等助雲林文蛤抗菌力增 收成增近4成將推廣至其他養殖區
|地方近年來受氣候影響等因素,國內養殖文蛤暴斃頻傳,雲縣府協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在口湖推動文蛤養殖專案輔導。經3年試驗發現,透過光合菌等益生菌,能有效幫助維持水質、底土穩定及提升文蛤抗菌能力,收成提高近4成。雲縣府將把成功案例複製到其他鄉鎮養殖區,增加經濟效益。
-
屏科大尾牙餐會33人身體不適 衛生局:若食物中毒將罰逾6萬
|屏東科技大學16日晚間在校內辦戶外尾牙餐會,沒想到事後卻傳出有教職員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狀況,統計到目前為止共33人身體不適,其中4人腹瀉送醫。屏東衛生局獲報後,也找到外燴供應廠商、採檢環境檢體,送驗釐清中。
-
人猴衝突何時休|都市裡的花果山【我們的島】
|地方台灣獼猴是台灣島上除了人類以外,唯一的原生靈長類動物,分布範圍從平地到海拔三千多公尺,與人類的生活區域高度重疊,如果人類沒有拿捏好與野生動物的相處之道,就容易發生衝突。究竟人猴有沒有和平相處的那一天?